两个北航学霸,干出460亿电动车王国:菜市场风暴眼里的智造江湖
先别说啥高科技,常州郊区工地,盛夏三十七度,几个工人刚把一堆九号电动车卸老板娘一边数货一边骂:“卖得快是卖得快,保修得等仨礼拜,客户要闹,真能把人逼疯”,旁边送货的小哥插嘴——去年还背着电瓶找维修点,现在直接扫码开锁,真是省心也闹心,出问题都找不到人理论
厂子门口贴着九号的招聘启事,二十四小时轮班,月薪过万,门卫大爷支着折椅抽烟,说三年前刚投产那阵子,附近村里人都抢着送孩子来上班,现在年轻人不愿干了,嫌累还嫌厂区太远,招工也变难,工资倒是越来越高
谁能想到,这摊子头,二十年前还在北京天通苑地下室鼓捣警用机器人,王野那会天天啃泡面熬夜焊电路,跟着高禄峰合伙,靠一单订单干到了400万的销售额,工位小得转身都碰桌角,后来生意做大才搬出去,想想那股狠劲,老员工说现在没几个能比
2011年冬天,账上钱快烧光了,高禄峰才刚卖掉团购网站,带着天使投资进来,王野说那会儿哪敢想啥电动车、平衡车,先把机器人做好再说,后来两人瞄准平衡车,非得做个人人买得起的,死磕了半年才做出原型机,老底子技术人干事就是轴
外头Segway平衡车卖九万一台,国内人看着直摇头,九号偏要做1999元的小米爆款,工艺一个劲儿地改,电机能砍掉的零件全砍,塑料壳子用的还是苹果那种贵货,王野跟工程师吵了几天,就是不让省那点儿成本,后来产品真做出来了,京东开卖一个礼拜三万台,工厂夜里灯不灭
2015年那会,九号刚拿到小米、红杉的钱,直接杀去美国收了Segway,圈里人都说疯了,蛇吞象,谁信一个中国公司能吞下美国鼻祖,王野和高禄峰愣是半年谈成了,合约一签,全球专利到手,业内人背后议论——“人家是搞技术的,不跟老外客气”,那年九号销量翻了三倍,欧洲市占率一度九成
老员工回忆那波并购,“头一天还以为是愚人节玩笑,第二天发现专利全变自己名下”,北京办公室贴着世界地图,谁都憋着劲想进欧美市场,外贸经理说,前几年通关、售后全靠自己摸索,没少吃亏,后来专利在手,价格压订单水涨船高
市里经销商吐槽,九号搞明码标价,线上线下价格一刀切,动了很多人的奶酪,以前卖电动车能随便加价,现在全靠跑量,利润薄了,售后压力反倒大了,微信群里天天吵,厂家和门店都说自己难
2020年,九号脱离小米生态链,单干电动两轮车,行业老大雅迪一年卖1380万台,爱玛856万台,九号刚插进来,业内人都冷笑:“市场早分完了,新来只能捡渣”,结果六年时间,九号电动两轮车累计出货800万台,2025年上半年卖了68亿,毛利率比爱玛高,均价也比别人贵
新老玩家对着干,老一代厂商主打“低价走量”,九号偏要“高端智能化”,搞什么RideyGo!、NinebotAirlock,扫码解锁、感应锁车,没钥匙也能骑,年轻人买单,老用户不适应,社区里有人吐槽:“车是好车,修起来费劲,APP出点问题直接骑不了”,但也有粉丝说“用顺手了回不去”
易烊千玺代言,电竞俱乐部站台,九号电动车门店遍地开花,到2025年专卖店有7600多家,县里镇上都能买到,工厂年产能250万台,订单排到明年,珠海新厂投了十五个亿,说是2026年再加200万台产能,渠道商感慨:“以前小品牌死得快,现在大品牌越大越卷”
厂区一线工人说,生产线自动化多了,人反而少了,工资倒是涨得快,去年有几波裁员,老员工一边干一边担心,怕哪天机器全替了人,外头找活更难,管理层说九号考核看效率,产线没毛病就加薪,出错就罚钱
行业早年玩的是“技术信仰”,机器人、平衡车,创新挂嘴边,后来电动车火了,玩法全变了,厂家盯着毛利率,渠道商盯着返点,用户盯着补贴,电池、零部件跟着涨价,投诉也多,谁都说自己难当年,谁都不想认输
微信群、贴吧、B站,网友天天玩梗:“九号割草机器人种瓜得豆,电动车APP连不上真能种韭菜”,还有人翻出王野说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底下评论“现在售后才省人工呢”,一波一波互怼,客服无奈,业务员苦笑
有门店老板吐槽,政策年年变,前脚刚适应,后脚《价格法修正草案》又来,明码标价、线上线下同价,搞得灰色地带全没了,厂家赚得明白,门店压力全转嫁,碰到库存积压,得自掏腰包清货,谁卖谁知道苦
零售端卷得厉害,厂家搞“线上成交线下履约”,一半流量线上来,门店变成提货点,老一代门店主抱怨“辛苦铺了十年货,最后成了仓库管理员”,但年轻加盟商觉得“反正省心,少操心售后就行”
有用户说,电动车智能化是好事,家里老人不会用,孩子一玩上瘾,APP一出问题全家抓瞎,维修难、配件贵,说白了,谁用谁知道坑,但也有人说,骑惯了九号,别的车真不香,习惯成自然
有北方小镇老板娘说,去年还卖杂牌电动车,今年全换成九号,虽然利润低,但销量大,厂家培训多,售后慢归慢,总比自己瞎修强,遇到问题直接推给总部,客户要闹也有说法
行业里有内鬼爆料,厂商搞考核,压货压得狠,经销商只敢多订不敢少订,年底库存压得喘不过气,厂家年底才返利,现金流紧,谁都盼着下一季涨价,实际都是消耗战,谁能撑到最后谁笑
南方物流园区,割草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成了新招,业内人说这是九号“种瓜得豆”,本来做服务机器人赔钱,倒折腾出新赛道,2024年割草机器人卖了八个多亿,快递小哥看了直说:“以后送外卖都不用人了,谁还干这行”

上市公司开股东大会,老股民质问“净利润增速咋没去年高”,高管一边解释智能化转型,一边放数据,2025年上半年营收117亿,净利润12亿多,海外市场占到三成多,底下不少人嘀咕“看着高大上,落地难,赚钱慢”
小区里有大爷说,十年前电动车一千多,随便骑,坏了扔,现在三千块一台,APP没信号寸步难行,厂商一边喊智能,一边涨价补成本,老百姓就认死理,便宜实用最重要
想不踩坑,自己琢磨点门道,买车别光看广告,APP能用就用,不能用就预备个备用钥匙,售后慢就多催,渠道多问价,零部件自己留心,遇到强制搭售、乱涨价,直接拍照留证,遇上政策变动,盯着官网公告,别让人当韭菜割
街头巷尾,谁都说市场卷,谁都想分一杯羹,老一代拼命守摊,新玩家玩智能,厂商、渠道、用户,谁都不容易,电动车这口锅,谁吃谁知道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