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十月成绩单出来了,525230辆,涨了点儿,5%的同比。但是你细细想想,国内掉了六万,海外却飞涨到83,524辆,差距一下拉开。这就是典型的甩开国内市场跑,海外市场的么?挺奇怪的。因为国内市场的竞争太激烈,特斯拉、蔚来、小鹏谁都不让路,是不是?而海外,车企还可以拼粘性、价格战,尤其对比欧洲那些北欧、东南亚国家,补贴还比较宽松,很多车型指导价没变反而折扣打出新低。
我刚翻了下去年同期,这个增长率差不多也就估算10%左右,要不就是体感——其实国内市场这波竞争真难,消费者挑的眼和价格高低的敏感度都在提升。国内的运输成本也变得贵了,不是说物流变复杂了嘛。你觉得海外版车的适应性怎么?GT车型在欧洲的受欢迎度,估计好到不像话。拿ATTO3来说,挪威提车排队,欧洲都开始认可中国品牌了(这是我猜测,没细想过具体的数据)——可问题是,渠道规划能跟上推量的节奏吗?我觉得还是得靠快,但是快的时候,品质和合规线才是关键。
从供应链角度看,可能很多人没细想过,比亚迪其实不只是在北京、深圳建厂,西安、长沙、合肥那些也都在赶工。这个赶工也带来了磨合问题——尤其平台新车上线,怎么保证螺丝不滑牙?我问了一位销售,听他说:新平台刚出来,装配还在磨合,有时候一到产线忙不过来,螺丝出问题就会卡住产能。这不,去年我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堆新车堆在仓库,等着排产,但真的能满产、零瑕疵出货,那才叫真本事。
话题又跑偏了,但其实这一切都关系到能不能实现冲刺500万,对吧?毕竟,今年前十个月才不到370万,想在两个月里再冲130万,难度是不是?我觉得月均目标得65万,139、140%的完成率,光靠拼海外增长怕是不够,因为要看海外市场的拉动能力。海豹在曼谷出租车队到处跑,ATTO3在挪威排队提车,这些已经说明渠道在拓宽,但渠道扩展还不等于用户那么快认同咱们车,合规、售后都得跟上。
那问题来了,年底促销又开始问界、极氪轮番对喷,消费者变得买不买,补贴什么时候撤?价格战不总是好办法,尤其这个价格战已卷到脚脖子都快看不到了。你会不会也觉得,现在的比亚迪,像个拼命赶场的运动员,拼的是创新、拼的是市场份额,可惜这个比赛规则和跑道是变的,每次都得调整战术。
我经常在想:如果供应链哪根弦一滑,或者物流出了点问题,这个500万是不是就变成了梦?毕竟,做汽车从来都不是单纯数数字,而是拼速度、拼反应、拼适应。那你觉得,比亚迪的产能和海外市场,哪个环节更值得担心?还是说,年底那两个多月,能不能逆袭出个惊喜,成了关键。
心里还真有点嫌麻烦的想法,要不是年终冲刺,又看谁知道他们的极限在哪里?总觉得这里面还藏着不少变数——这两天朋友圈有人转,说比亚迪还是那辆快跑的火车,但还没到站的站台,我也是这么觉得。只希望年底前,这列火车还能按计划到达,别在半路掉链子,毕竟,这趟冲刺其实也是一次大考。
好了,聊这么多,你猜,年底这个冲刺数字是真的能实现,还是又要白跑一场?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