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特斯拉在加拿大市场扔下一枚 "价格炸弹":Model Y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售价从 84,990 加元(约 44.5 万人民币)暴跌至 64,990 加元(约 34 万人民币),降幅高达 23.5%,折合人民币直降 10.5 万。这一降幅不仅刷新了特斯拉品牌的降价纪录,更引发全球汽车市场震动 —— 当其他车企还在犹豫是否跟进时,特斯拉官网的价格标签已经改好了。
这场降价的导火索是加拿大政府的关税政策。2025 年 4 月,加拿大对不符合北美自贸协定(CUSMA)标准的进口电动车加征 100% 关税,导致中国产 Model Y 价格飙升至 84,990 加元,市场份额从 38% 暴跌至 12%,部分门店甚至出现 "零成交"。特斯拉迅速将加拿大市场的 Model Y 生产地从上海切换至德国柏林超级工厂,绕开关税壁垒。柏林工厂采用 24 小时三班制生产,叠加 FSD 自动化技术优化,硬是将单车成本压缩了 15%。
更 "狡猾" 的是,降价后的 64,990 加元刚好踩在魁北克省电动车补贴门槛(6.5 万加元)之下,消费者还能额外获得 4000 加元政府补贴。这波 "政策套利" 操作让特斯拉在加拿大的订单量三天内翻了近两倍,官网流量暴涨 320%。
在欧洲市场,特斯拉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2025 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欧洲的交付量同比下滑 40%,市场份额跌至 1.2%,被比亚迪、吉利等中国品牌按在地上摩擦。柏林工厂的产能释放成为关键 —— 通过将 Model Y 生产成本降低至 28 万人民币,特斯拉在德国本土市场的价格比比亚迪唐 EV 还低 3.2 万,重新夺回部分失地。
特斯拉正在进行一场豪赌:将未来五年的战略重心押注在 Robotaxi 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上。2025 年,特斯拉 AI 研发投入激增,Dojo 超算中心的建设成本已超过 50 亿美元,导致汽车业务毛利率跌至 17.2% 的历史低点。此次降价本质是 "以价换量" 回笼资金 —— 加拿大市场每卖出一辆 Model Y,就能为 Robotaxi 项目贡献约 8 万人民币的现金流。
降价后,Model Y 长续航版在加拿大的售价甚至低于 2024 年关税上调前的水平,直接击穿了本土品牌的价格防线。原本售价 38 万人民币的福特 Mustang Mach-E,被迫跟进降价 4.5 万;现代 IONIQ 5 的经销商库存周期从 45 天延长至 92 天,部分门店开始 "买一送一"(购新车送充电桩)。
与加拿大的 "暴力降价" 不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玩起了 "涨价 + 优惠" 的组合拳。Model Y 长续航版指导价上调 1 万至 31.35 万,但通过 "五年零息贷款 + 保险补贴 + 免费车漆" 等政策,实际落地价反而比老款低 1.2 万。更绝的是,特斯拉同步推出续航 750 公里的改款车型,让消费者产生 "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 的博弈心理。
为支撑降价,特斯拉启动 "全球零部件招标",将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采购价格压到行业最低。宁德时代为保住 Model Y 的订单,被迫将磷酸铁锂电池报价降至 0.48 元 / Wh,较 2024 年下降 22%;博世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单价从 3200 元砍至 2100 元,利润率从 18% 压缩至 5%。
加拿大市场:库存周期超 6 个月的现车(主要是上海产旧款),还能再砍 1-2 万加元。但需注意生产日期,避免电瓶老化(库存车需更换全新电池)。
中国市场:8 月购车可叠加 "三年免费超充 + FSD 限时半价",比 9 月改款上市后划算 2.3 万。
性价比之王:Model Y 长续航版(加拿大 34 万 / 中国 31.35 万),后驱平台 + 双电机四驱,0-100km/h 加速 4.3 秒,续航 719 公里,综合成本比同配置比亚迪唐 EV 低 15%。
风险警示:HW3.0 硬件车型(2023 年前生产)无法升级 FSD V12,6.4 万的 FSD 选装费相当于 "打水漂"。
生产地陷阱:加拿大市场的 Model Y 分为上海产(库存车)和柏林产(新车),前者续航比后者少 50 公里,且电池质保期缩短 2 年。
金融套路:部分中国经销商要求 "店内上保险 + 强制装潢",实际落地价可能比宣传价高 1.5 万。建议使用 "汽车之家" 购车计算器,对比三家以上报价。
特斯拉的降价正在改写游戏规则:一辆 Model Y 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含电费、保养)比同价位燃油车低 4.2 万元,这直接动摇了燃油车的根基。大众 ID.4 CROZZ 的经销商库存周转率从每月 1.2 次降至 0.6 次,部分 4S 店开始转行卖电动车配件。
比亚迪、吉利等中国品牌被迫加速技术迭代。比亚迪宣布 2025 年底前将刀片电池成本再降 18%,并推出 "首任车主终身免费换电池" 政策;吉利旗下极氪品牌则联合宁德时代开发 "麒麟电池 2.0",能量密度提升至 280Wh/kg。
马斯克手中还有一张 "王炸":2025 年第四季度,搭载 4680 电池和干法电极技术的 Cybertruck 将量产,单车成本比 Model Y 低 22%。届时,特斯拉可能会启动新一轮 "价格屠刀",彻底摧毁燃油车的价格体系。
如果你是刚需用户,现在正是抄底 Model Y 的最佳时机 —— 加拿大市场 34 万、中国市场 31.35 万的价格,可能是未来五年内的最低点。但需注意:
优先选择 2025 年 6 月后生产的柏林产车型,避免上海产库存车的电池衰减问题。
坚决拒绝 "强制装潢",特斯拉的基础版车型已经标配 15 项安全配置,无需额外加装。
谨慎购买 FSD 功能,HW4.0 硬件车型(2025 年改款)才能完整支持 FSD V12,老车主的维权之路还很漫长。
投资者,需警惕特斯拉的 "现金流陷阱"—— 虽然降价能短期提振销量,但单车利润已从 2023 年的 9200 美元降至 2025 年的 3800 美元。更危险的是,Robotaxi 业务若无法在 2026 年前落地,特斯拉的估值将面临腰斩风险。
这场价格战的本质,是传统燃油车时代的终结与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开启。特斯拉用 10.5 万的降幅,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要么跟上节奏,要么被时代抛弃。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场 "用脚投票" 的盛宴,但理性与耐心,永远比冲动抄底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