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过去了,车圈没疯的厂家已经不多了。
金九的第一场仗,打得跟飞升渡劫似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你要是真能从夏天一直憋到今天才买车,那我敬你是条汉子,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选车了,是选命。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准备一把梭哈,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就说全新问界M7吧,这玩意儿一出来,整个市场的空气都凝固了。华为这次不装了,摊牌了,就是明着告诉你,我不是来卖车的,我是来把餐厅给爆了的。全系标配乾崑智驾ADS 4,途灵底盘,双腔空悬,零重力座椅,后排娱乐屏,这一大堆花里胡哨的名词,翻译过来就三个字:全给你。然后价格定在25万,同行看了也得傻,理想的李想老师估计当晚就没睡着,连夜开会研究怎么给自家冰箱装上轮子。
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我作为一个真实拥有过好几台新能源车的中年人,看得太明白了。这个价位的消费者,他们懂什么底盘调校吗?他们关心什么技术路线吗?不,他们只关心,我的钱,能不能买到最多的东西,让我老婆孩子在车里别吵,让我妈觉得这钱花得值。华为把这一点拿捏得死死的,直接把一个移动的陆地行宫拍在你脸上。所以这车到底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你的邻居很难受,这就够了。
然后是方程豹,出了个钛7。这是个什么东西?眼馋豹8,预算不够;喜欢豹5,嫌它太小。于是比亚迪给你端上来一盘“青春版豹8”,或者叫“发福版豹5”。不到18万起,顶配不到22万,车长快5米,轴距快3米。这已经不是性价比了,这是在按斤卖。虽然是个承载式车身,号称硬派,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车真正的越野场景,就是上商场地库那个陡坡的时候别刮底盘。
这车的目标用户,就是那些内心有个越野梦,但身体只允许城市通勤的精致中产。他们需要一个看起来能随时去西藏的壳,和一个能让他们在堵车时舒服按摩的座。方程豹钛7就是这个壳和座的完美结合体。它就像一个压缩毛巾,看起来不大,市场定位一浇水,哗一下,变成一个能覆盖全家老小的巨无霸。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挺形象的。
接着看新款阿维塔07,一个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个大佬攒出来的“缝合怪”,当然现在是越来越好看了。这车的设计,突出一个“我不认识这个世界,我也不想让这个世界认识我”。宇宙飞船一样的灯,开在街上,回头率是高,但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哪个剧组的道具车。
全系标配四门电吸、激光雷达华为ADS,还给你塞宁德时代的大电池。你看,又是“华系”大咖。这种车,就是典型的技术宅思维造车。他们坚信,只要我把最好的料都堆上去,用户就会闭着眼买单。这种逻辑在消费电子领域或许行得通,但在汽车这个玄学领域,不一定。因为买车有时候和谈恋爱一样,你爱上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配置表都是虚的,那个标才是真的。阿维塔的问题,就是还没修炼出自己的“品牌玄学”。
然后画风一转,来了个iCAR V23S。给谁的?单身贵族。讲真,这个定位非常鸡贼。现在年轻人,要么不结婚,要么晚结婚,自己爽才是第一位的。这车就是为“自己爽”服务的。前后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4.5秒。15万多,给你一个能随时进行灵魂抽离体验的方盒子。只要你敢踩,红绿灯第一个冲出去的永远是你。
这车就是个大玩具,一个能合法上路的卡丁车plus。什么空间、舒适性,那都不是它要考虑的。它要解决的核心痛点是:如何在枯燥的城市通勤中,找到一点点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讲真,现在开车越来越没意思,每天堵在路上,感觉自己就是个被系统规划的物流包裹。而iCAR V23S,就是让你有机会挣脱一下系统的“任意门”。虽然代价可能是电耗飙升和避震硬得像板车。
最后,仰望U8L鼎世版。130万。
这简直就是疯了!
一个国产品牌,敢卖130万。甲骨文logo用24K镀金,车长5米3,气场直接拉到太阳系。这车已经脱离了交通工具的范畴,它是一个行走的“圣物”。它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让你从A点到B点,而是为了证明你已经不需要在乎A点和B点了。
买这车的人,会去研究它的参数吗?会去对比它和库里南的后排腿部空间吗?不会。他们买的,是一种资格,一种“老子开130万的比亚迪,而不是130万的奔驰”的资格。这是一种信仰充值,是对国货崛起的终极肯定,也是对传统豪华品牌玄学的一次正面硬刚。它最牛逼的卖点,就是那句潜台词:“开这车,你绝对不会被当成司机。”这句话,就值50万。剩下的80万,是买车本身。这逻辑,堪称道诡异仙。
所以你看,九月的车市,从20万的居家奶爸,到130万的塔尖图腾,每个厂家都像开了窍一样,用最极端的方式,去抢最极端的用户。没有中间地带,没有温良恭俭让。要么,用极致的性价比把对手卷死;要么,用极致的品牌力让信徒上头。
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在修仙。
加大,加大,再加大。
快,快,再快。
贵,贵,再贵。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