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抢走安世总部,德系车企急停产,揣着钱来中国排队

这年头,还有比这更魔幻的商战剧吗?

一边,是荷兰政府西装革履地cosplay了一把十六世纪的海盗,以为靠着一纸法令就能“合法”抢走一家中资半导体公司的全部家当。

荷兰抢走安世总部,德系车企急停产,揣着钱来中国排队-有驾

另一边,是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欧洲工业巨头,排着队、揣着人民币,跑到中国来求爷爷告奶奶,只为签下一份新的供货合同。

你猜怎么着?连接这两幅画面的,居然就是那家被“抢”的公司——安世半导体。

这事儿,打一开始就透着一股子荒诞。阿姆斯特丹那帮政客,估计是翻箱倒柜找出了一部冷战时期的老古董法律,然后脑子一热,就对安世半导体搞了个“强制接管”。冻结资产、撤换高管,一套组合拳打得虎虎生风,仿佛只要把公司的荷兰总部招牌拿到手,就能把这家全球领先的芯片企业变成自家的后花园。

要我说,这帮人的算盘,打得连小学生都不如。

他们可能觉得,安世嘛,总部在荷兰,根就在欧洲。我把根给拔了,你还能往哪儿跑?他们忘了,或者说,他们压根就没搞懂,21世纪的今天,一家高科技企业的“根”到底在哪儿。

荷兰抢走安世总部,德系车企急停产,揣着钱来中国排队-有驾

根,不在那栋挂着公司logo的漂亮办公楼里,也不在那几张注册在阿姆斯特丹的法律文书上。根,在那些日夜不息的生产线上,在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供应链里,在那些能把沙子变成黄金的工程师和工人的脑子里、手里。

而安世真正的命脉,恰恰就在中国。

闻泰科技2019年把它收入囊中之后,这几年的功夫,早就把生产和研发的重心挪到了国内。一年1100亿颗的出货量,七成来自东莞和惠州的工厂。这叫什么?这就叫生产基地。欧洲86%的制造业大佬,吃的都是安世中国锅里的饭。尤其是在汽车芯片这个命门上,安世的MOSFET芯片,那可是德系车的“心脏瓣膜”,市占率高达40%。

荷兰人这一抢,抢了个啥?他们抢走了一个公司的“名分”,一个空壳总部,一个每年能收点利润的账户。他们把餐厅的招牌和菜单给偷走了,却发现厨子、后厨、食材、甚至连吃饭的客人都还留在原地,而且人家已经换了新招牌,照常开张了。

这事儿就有趣了。

面对总部的“背刺”,安世中国这边,据说只花了12个小时,就破解了荷兰人发过来的技术封锁。东莞和上海的机器连眼皮都没眨一下,照常轰鸣。这反应速度,哪像个受害者?分明就是个早就等着对手出昏招的拳击手,对方一拳挥空,自己立马一个贴身靠,准备教他做人。

接下来的三条“铁规”,那才叫一个狠,简直是现代商战版的“将相和”——只不过这次是咱们当甲方,他们当求和的廉颇。

荷兰抢走安世总部,德系车企急停产,揣着钱来中国排队-有驾

第一,所有合同作废,想买芯片?可以,跟安世中国重新签。荷兰总部那枚公章,以后就是个旅游纪念品,一文不值。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把那个被抢走的“空壳”变成了“负资产”,还得养着一帮欧洲员工,却一分钱进账都没有。

荷兰抢走安世总部,德系车企急停产,揣着钱来中国排队-有驾

第二,只收人民币。美元欧元,不好意思,我们信不过。想买芯片,先去银行换人民币,还得走咱们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这棋下得就大了。它已经不是一单生意那么简单了。这相当于在高端制造业这个硬核领域,把人民币直接抬到了“石油美元”的地位。以后欧洲车企的采购清单上,人民币就跟铁矿石、石油一样,成了绕不开的战略储备。

第三,供应得排队,我们国内的需求优先。欧洲客户?往后稍稍,等个45天起步。这一下,直接把欧洲人最引以为傲的“市场”优势给废了。以前是你们挑三拣四,现在,对不起,是我们说了算。有货给你,你就得接着。

这三板斧下去,整个欧洲汽车工业,就像被人一脚踹在了膝盖上。

最先跪下的,是德国人。

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的主力工厂,停了。宝马在慕尼黑的X5生产线,停了。奔驰S级的产量,减了。德国博世的采购总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公开说仓库里的芯片只够撑3天。整个欧洲汽车协会拉响警报,说再这么下去,不出仨月,损失就是200亿欧元,十万个工作岗位要完蛋。

按理说,家里都烧成这样了,你总得赶紧救火吧?

可德国那帮政客在干嘛呢?经济部长斯文·舒尔茨,居然公开站出来给荷兰人当拉拉队,说什么“荷兰政府的干预非常明智”。

我当时看到这新闻,差点把嘴里的茶喷出来。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吗?这是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宁可把自家工业的顶梁柱一斧子砍断的自残精神啊。这就好比你邻居把你家水管总阀给关了,你家厨房都淹了,你爹不赶紧找人修水管,反而站在门口冲邻居竖大拇指:“兄弟,干得漂亮!这水管早就该关了!”

你品品,这逻辑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类的理解范畴?

他们天天喊着“去风险”,要求中国无条件供应稀土,却对自己国家工厂因为缺芯而停摆的“真风险”视而不见。说白了,在他们眼里,意识形态的面子,比工人的饭碗、国家的经济命脉,重要得多。

然而,资本家永远比政客清醒。因为工厂停产一天,那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魔幻的一幕:大众、宝马、保时捷这些德国工业的骄傲,顾不上面子了,也顾不上听他们那帮政我行我素的政客瞎咧咧了。他们连夜行动起来,找银行换人民币,然后派高管飞到中国,在安世中国的门口排起了长队,就为了能第一个签下那份“不平等条约”。

博世那位总监的话最实在:“能接受,总比停产强。”

一句话,道尽了工业世界的冰冷现实:在生存面前,一切主义都是扯淡。

这场闹剧,最终以欧洲人的完败而告终。荷兰人忙活半天,不仅一根毛没捞着,还得罪了整个欧洲的制造业兄弟,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找台阶下,说这是“必要之恶”。德国政客呢?除了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何不食肉糜”的笑话,什么也没得到。

而我们,或者说,安世中国,赢了吗?

表面上看,是赢了。而且赢得干脆利落,一战封神。它证明了一件事:在全球化的今天,真正的权力,不来自一纸虚名,而来自实实在在的、不可替代的制造能力。谁掌握了产业链,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但往深了想,这其实算不上一场胜利,这更像是一堂代价昂贵的补习课。

它告诉全世界,特别是那些还沉浸在旧日荣光里的西方国家:那个靠着专利、品牌和金融就能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你们亲手把工厂、把产业链、把那些“脏活累活”一步步转移出去的时候,你们也就亲手交出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荷兰抢走安世总部,德系车企急停产,揣着钱来中国排队-有驾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把自己的内功心法传给了别人,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手里那本皱巴巴的秘籍才是天下第一。殊不知,人家已经把内功练成了肌肉记忆,而你,只剩下一本空洞的理论。真动起手来,一拳就给你撂倒。

所以,这事儿闹到最后,其实挺悲哀的。它暴露了欧洲政坛与产业现实的巨大脱节,也预示着一场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残酷洗牌。当政客们不再为巴伐利亚的工程师和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工人服务,而是为了大洋彼岸的某个“盟主”的脸色行事时,衰落,就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归根结底,花里胡哨的政治口号,永远干不过轰鸣作响的生产线。

老姜我就说到这儿。这事儿,你怎么咂摸出味儿来的?评论区里碰碰。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