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1岁的埃里克·索德霍尔姆驾驶着他的比亚迪e6驶过檀香山街头时,这辆“四四方方的SUV”总能引来好奇的目光。在美国,合法注册的比亚迪电动车仅有六辆,而埃里克一人就拥有四辆。这位白发老人不仅是罕见的中国电动车拥趸,更试图成为比亚迪在美唯一经销商,他的故事折射出中国电动车出海早期的荒诞与坚韧。
“特殊独角兽”的诞生:埃里克的另类选择
埃里克被称为“特殊独角兽”——在被称为“实际禁止电动车”的美国法规环境下,他坚持驾驶中国制造的比亚迪e6。这款2010年代入美的早期车型,如今已成稀罕物。尽管续航仅180英里、充电效率低下,埃里克仍看中其耐用性,甚至试图垄断经销权。他的选择既有对中国技术的认可,更透着一股商业冒险家的孤勇。
“中文手册”与一年未保养的挑战
这辆e6已近一年未做保养,原因直白得令人无奈:维修手册全是中文。埃里克的困境暴露了中国电动车出海早期的售后短板,却也意外证明了e6的可靠性——日常使用竟无大故障。这位老人成了事实上的“品牌拓荒者”,独自承担着跨国使用的试错成本。
从共享汽车到个人垄断:早期出海的“孤勇者”群像
2015年,比亚迪曾通过企业合作小规模试水美国市场。加州共享汽车公司Opoli创始人拉坦·乔亚回忆,当时引入的25辆e6主要问题是充电效率,司机常因续航不足被迫中断接单。与这些商业化尝试相比,埃里克的个人坚持更显另类。他的四辆e6如同移动展品,默默诉说着中国电动车“单兵作战”式出海的艰辛。
破防的美国人与沉默的比亚迪:技术认可与市场现实的撕裂
讽刺的是,当美国公司拆解比亚迪海鸥后彻底“破防”——其工艺媲美高端车,驾驶性能远超预期。这与e6在美“仅6辆合法”的现状形成尖锐对比。技术已获认可,但地缘政治与市场壁垒仍如铁幕,埃里克的故事恰是这种撕裂感的鲜活注脚。
香港桥头堡与未来猜想:个体执念能否撬动市场?
香港市场或许给出另一种可能: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以26.7%的市占率碾压特斯拉、宝马。当埃里克在夏威夷擦拭他的e6时,中国电动车正从香港这个“桥头堡”加速出海。老人的执念能否撬动市场尚未可知,但历史证明,所有变革往往始于几个“不合时宜”的坚持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