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这次川崎在国内发的Versys1100,价格还挺硬气的,15.9万。别说我没提醒你,这比起去年一些热炒的中量级ADV其实还算比较实在的了,动力增了也没涨价,感觉价值感挺刚的。
我记得去年见过某个报道,说川崎其实一直很注重把感受做的极致。你骑那种大排的双缸或者四缸,震感落差大不大?我试过几次,当然都是小段时间,车子转了几个弯后,那个震其实挺明显,但如果调节得好,就能像按摩一样舒服。你想问,新的Versys1100是不是也能做到?我猜至少在震动抑制方面提高不少。
刚才翻了下我以前的笔记,随手翻开那本旧相册——里面有个骑行友,骑着老款Versys1000,提了新款出厂时,奔我跟我说:新车动力大了,但比起我那旧款,低扭是不是更顺了点?我当时没多想,不过现在看来,这句话其实暗示了新车优化的核心之一——低扭表现。
对,这次的调整不仅仅是排量变大那么简单。新发动机的压缩比提高到11.8:1,变速箱的齿比也调大了,低扭更有力。你觉得,这对于平时起步或者爬坡,意味着什么?肯定是更滚得顺,也更懒人友善。我估算一下,从静止到百公里加速,动力响应时间可能会短个0.3秒吧(这段先按下不表),感受会明显一些。
这个价格区间,竞争对手也不少。比如ACTIVE的800系列,反正我用一只脚在比较——实操体验上,Versys1100明显在巡航的稳定性和长途舒适上有优势。要说差别吧,同价格的奔赴2000公里,两个车的悬挂调校、座椅舒适度,真的是天差地别。你知道为什么吗?那还用我说?川崎的悬挂硬度——油压调得更软,胎压一般调低点,骑起来更舒服。
不过说到这,突然想到,底盘偏低这事我还没细想。感觉新款比原本要低一些?我记得有个信息点,原厂参数好像离地间隙只剩150mm,之前挺多圈内人都说:偏低会不会影响上下坡?或者过水坑?其实也不一定,偏低也有优点,比如操控中更稳定,重心更集中。
这让我好奇,不同车友,觉得低一点的车在乡间快跑时,是不是细节更贴地?而相反的,偏高的车子,涉水或者爬坡时是不是更有余地?说到这些,估计这也是厂商在平衡操控与通过性时的一个解法。
对了,油箱容量也没什么变化,21升——你觉得,百公里能耗算下来?以我粗算,冲着马力,油耗可能会在3.5-4L/百公里之间(都估算,样本很少),也就是说大概能跑250公里左右,实际一点的话,还得看载重和风向。
这价格要说狂热喜欢的人,你猜会不会觉得价格合理,还是觉得冷门?我身边大部分骑友都说:买得起不代表一定会买,关键是这车能满足你的多重需求。既想长途,又要突发的野性;既看重操控,又不喜欢太硬的感觉。
有个问题也是我一直疑惑:低扭增强,是不是意味着引擎更紧绷?或者会不会带来更高的磨损?我想,也许厂商会在耐用性上做平衡吧,毕竟增强低扭,可能让发动机用料更严一些,但那样也会偏向牺牲一点长远成本。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一直没仔细想过,制造这个新发动机用什么材料?是不是用的某种先进的铝合金?比旧款轻但更坚固。猜测(这段不太确定):也许用新型的高强度合金,能让发动机更紧凑,又不增加太多重量。
那我再抛个问题:你觉得,骑这辆车怎么样?在你看来,享受的乐趣,更多来自它的硬件的提升,还是那种骑着车本身就能穿越生活的感觉?到谁又能真正定义好车?
这一切,就像调整座椅或换个轮胎,细节中其实藏着大智慧。你会不会也开始琢磨:哪天换车,要不要瞅两眼这新款的Versys1100?而在我这里,一个会骑的人,连轻踩油门的瞬间都能想着:这个加持的低扭表现到底是怎么来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