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安世芯片限出口引发欧洲汽车停摆危机,欧盟车企紧急施压荷兰政府
荷兰政府9月突然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中企东莞厂区生产受限,欧洲ACEA警告汽车产业恐遇失业潮
汽车芯片由安世主供,东莞一分钟分割5万片晶圆,欧洲众品牌遭遇断供困境,荷方“跟随美国”决策引发多方反弹
今年9月30号,一向低调的安世半导体突然成了欧洲汽车圈和中欧产业链的焦点。荷兰政府突然下达禁令,冻结安世旗下全部涉及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的调整权限。具体细节谁都清楚:东莞厂区那边最直接受影响—一天能分割出5万片晶圆的产能优势,一下被限制死。邻居在某群里随口说了句“欧洲不少车企黄了”,其实一点不夸张,大众、宝马的招工信息这两天都稀稀拉拉,谁能想到一个芯片工厂风吹草动,立马就牵动了欧洲车企那么多人就业和生计。
荷兰这波操作,说是跟美国“50%规则”步调一致,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听说荷兰本土工厂连芯片基板都得买现成,研发是小打小闹,真正的生产重心其实压根还在东莞。那边流水线一停,欧洲各地就跟着慌了。上个月车企采购经理私下和技术员吐槽:“我们这些电子系统能不能装齐完全看安世那边啥时候解封。”汽车电子这一块,安世的芯片市占率能占到40%,断货一周,欧洲大品牌维修厂和物流公司都跟着被“连锁反应”砸锅。
官方层面也坐不住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直接在10月16号发函给荷兰政府,说现在不是你们自己闹脾气的时候,要么放芯片,要么等着一波集体诉讼。技术员在车间叨咕“一根供应链断了,卡雷曼斯还嘴硬”。据法院文件显示,今年6月份,美国官员就已经提前通知了荷兰那边首席执行官之事。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卡雷曼斯还反咬中国混淆事实,哪怕自家媒体和战略分析师吉拉尔迪都出来提醒“这是在给自己玩火”,荷兰政府仍旧不承认与美国有关,眼神里完全没半点服软的意思。
面临层层压力,中国其实警告得很明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10月16号直接说,坚决反对荷方搞“泛化国家安全”,随行政手段插手企业内务,这样不仅损害契约精神还砸了自己的营商环境。现实很简单,基础芯片行业看的是综合成本和交付速度,欧洲厂同品质下比东莞贵近0.4美分,每年能差出几百万的额外开销。安世早就明白门道,所以让荷兰本土厂房只负责研发和小批量,真正的批量供货根本离不开东莞那套熟练工和高效率设备。荷兰这番强抢,真以为政策一冻结就能让欧洲工厂追上东莞节奏,可惜门道不是那么好学来的。
欧盟车企这次也真急了。ACEA的文件里没半点“外交辞令”,直接说停产风险和失业潮全摆明了。丰田、福特等美国车企也发声劝说荷兰放手,担心芯片断供带来更大行业溢出。英国汽车联盟B站群友开玩笑:“一断货,欧洲修车都得抢芯片。”安世这小体量企业其实掌握着市场关键点,欧洲车载主板、电控系统都要靠它供货。上个月宝马维修店里忙着改装方案,售后经理说“只要东莞那边盘活,欧洲这边能缓口气”,这才是真实现状。荷兰智库与前驻华大使也纷纷提醒政府,被中美博弈夹在中间时,荷兰其实毫无话语权,只靠硬跟美国步伐只会让自己成中国制衡棋子的对象。
眼下荷兰政府其实也吃不准。卡雷曼斯被媒体追问时,仍旧坚持是“自主行为”不愿认错。中国这边态度非常实在——不打下三滥手段,也不会主动松口,出口能不能恢复看荷兰后续表现。有人调侃荷兰还在赌中国脾气好,“ASML、飞利浦在中国的资产那么多,难道就真不怕?”实际上中国的选项很简单:东莞芯片生产先搁置,出口磨磨荷兰的性子,等到荷兰真的愿意多考虑产业链共赢,估计才有可能恢复供货。对于读者来说,如果你关注欧洲汽车或相关电子产品,近期要警惕配件或维修渠道的断供风险,有采购计划最好提前与供应商沟通备货。
你怎么看荷兰这次强冻结安世半导体事件?你或身边企业在这一波芯片风波里有没有受到影响,欢迎分享你的实际感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