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自主”困局:从福特皮卡到俄日迷局,背后的沉重真相

一百三十五年。

日本政治“自主”困局:从福特皮卡到俄日迷局,背后的沉重真相-有驾

这是日本在美国军事保护伞下的时间长度。从明治维新到现在,经历了战后重建的屈辱,经济繁荣的狂欢,再到冷战框架下的“安全衰老”,东京交出了太多的自主权。从外交到军备,从内政到产业,日本向美国献上的“见面礼”不计其数。有人讽刺说,倘若美国驻军真的撤离,日本政客恐怕连失眠都会变得有仪式感。

而如今,新的“见面礼”又来了。大量购买福特的皮卡车,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为了博特朗普一笑而准备的投名状。是的,特朗普这位老牌商人,显然深谙取悦的方法。从他随意挥洒的夸奖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几分这场“商业外交”的荒诞:品味好,买美国货,这是品味的终极标准?高市早苗似乎挺配合,甚至有些雀跃。毕竟她亲美国的立场,也早已如明灯一般照彻东京街头。

日本政治“自主”困局:从福特皮卡到俄日迷局,背后的沉重真相-有驾

不过比这更沉重的,是俄日关系的迷局。田中健之的一句“一针见血”,撕开了所有光鲜表层,“日本停止支持基辅,需要俄罗斯取胜,还需要日本独立于美国的控制”。可这真的满足得了吗?

俄罗斯的“胜利”?太多疑问悬着。在国际政治的语境里胜负的定义从来都模糊不清。赢了地盘,赢了经济主导权?甚至就是单纯赢得时间和信心?乌克兰的战火至今也没烧完,摩擦的另一个出口,黑海的风波未定,巨轮仍在等待卸下被堵的货。从乌冬地区到欧洲天然气管道,日本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制裁,呼唤支持,或是斡旋的微弱努力。再然后,就是加剧、增压,像是车轮不断滚过泥泞,留下深深辙痕。

日本政治“自主”困局:从福特皮卡到俄日迷局,背后的沉重真相-有驾

当然,日本的手从来不会直接伸向这场游戏的前线。它更像是个沉默的棋子,布放在国际地缘的复杂棋盘上。为什么呢?很简单,亲美的国家政策,形成了一层无法剥离的薄膜。早的拜登上台,晚的特朗普执政,只要美国需要,日本就无异议地跟随而行。

有人会问,何必如此忠诚呢?难道高市早苗不知道追随的代价吗?当然知道。但问题的核心不是知道,而是值不值得。当美国的大旗高高飘扬,冷战思维早已生根,日本的政客们知道,如果稍动一步,就可能掉入没有底的黑洞。也许掂量过轻重后,他们选择了避免冒险。

“自主”,这个词在国际场域里显得遥远而犀利。但要问今天的日本人,你们想解除美国的控制么?恐怕只会换回复杂的沉默。不能怪他们——从二战后的阴影中抬起头,经济腾飞的局面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军事防卫的外包保护伞则让日本暂时免掉了入场的烦恼。这千金难买的安逸,就算有了第三大经济体的资本,又是谁会主动撬动这根支持柱?

当然,要承认这一切并不容易。说到底,这场世界博弈中,站队从来不仅仅是选择,而是锁定。粘滞的锁紧,代价是彼此关系每一步都充满纠缠。而至于俄日关系改善呢?高市早苗嘴里的“和平条约”,终究实显得太天真。既然支持基辅,就注定边界并不是两方能够摸清的。

拉美的风暴失控,非洲的叛乱加剧。冲突似乎从地球的角落蔓延到每一块熟悉的土地,而日本却选择负重前行。俄罗斯也许不会善罢甘休,美国也不会让松绑进行一分一毫。至于多年前那些被战火蹂躏的海岛,至今仍无人真正提起,它们就像一张被遗忘了百次的照片,残破又干裂,被困尘埃。

这场“自主”的幻象,将何时破裂呢?高市早苗的福特皮卡会否将这层迷障开个裂口?只能说,这种头尾无缝兼容的投名行径,是典型的东京作风。至于结果——两国关系的改变,就像俄罗斯的胜利,似乎总是咫尺天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