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时代慢慢过去,数字革命时代到来,油车开始向电车转变。
新能源汽车产业越发成熟,但依然有很多人对电车反感,偏爱油车。
小编只能说油转电是产业趋势,个人可以反对,但无力改变,至于买什么车那是个人自由。
今年我入手电动汽车之后,身边钟爱油车朋友和同事都跑来看热闹。
他们都觉得电动汽车充电太慢,续航不给力,车价还高。
我只能说体验后才知道,道听途说没有意义。
当我带着朋友出去兜一圈,然后他们也尝试自己开一遍后,对电车的态度完全不同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呢?
其实不是电车不靠谱,而是大众对新能源认知有偏差。
这种前后反差,原因也很简单,展开聊一聊:
油车和电车配置天差地别
同级车型,油车的配置就好像一个“毛胚房”,而电车的配置就是一个别墅。
发展到现在,普通油车越来越像老头乐,配置太磕碜了。
你可以说电车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是噱头。
但时代真的变了,汽车不止是简单代步,还有一个移动的家,可以满足车主多样化需求。
你可以说自己就喜欢住“毛胚房”,看不上别人家的“别墅”,这是个人自由。
但你不能否认的是电车的崛起,让普通车主拥有了高价豪车的舒适感。
以前只能蹭朋友的豪车,过过瘾,现在自己的普通电车都有豪车的高级配置了。
普通燃油车到豪华燃油车那套减配加价和加配置加价的卖车套路,老司机懂得都懂。
像简单的汽车座椅,普通油车都是人造皮革或者塑胶质感,而新能源汽车用的都是高级真皮材质,让你拥有豪车的舒适体验。
像空气悬挂系统,可以提升驾乘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普通油车很难拥有,新能源电车却能给你配置上。
驾车出游也好,上班通勤也好,车主和家人,谁不想舒舒服服的呢?
就配置这一点,就打破了欧美日韩车企多年来够用就行的降本增润套路。
真正把用户的需求放在心上,落到实处。
电车驾乘体验和科技感更强
年轻人都想要开跑车,却受制于经济条件。
但现在电车的驱动模式很丝滑,不仅能安静无噪音地快速启动,百公里加速更是堪比传统油车的超跑系列。
让年轻人用普通电车实现豪车的跑车般的动力体验。
再来说说智能科技,汽车产业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的数字革命。
科技的赋能解决了过去机械制造的诸多驾乘缺陷,用智能科技,让汽车软件和硬件配置完美融合,提升驾乘体验。
举个例子,以前车内车外各种功能和配置,基本都是依赖各种外部的按键,你压根不清楚具体用途,很容易弄混,有时候还找不到。
但现在有了智能座舱和智驾技术系统,你对汽车的操控就不会局限在触手能及的小范围,借助人车机的智能交互,可以灵活便捷的使用车内外各种功能和配置。
这就好像你身边有一个随叫随到的智能管家,为你服务,让你拥有车主该有的尊贵驾乘体验。
油价越来越高,电价越来越便宜
石油是流动的黄金,现在的原油价格跟黄金价格一样,都在不断上涨。
不仅我们进口石油的成本上升,国内车主的加油成本也在上升,身边朋友都想不起加到5元汽油,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比起油价的高企,电价却在不断下降,从三峡大坝到雅鲁藏布江水电站。
国内的清洁能源发电量越来越高,清洁煤电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每年发电量增长6%以上,去年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完全没有缺电危机。
现在依托加油站建立的大量充电站和充电桩,充电成本也很低。
而油车每年油费都是几千上万,电车一年也就几百到一千左右。
再算上油车每年固定的机械润滑保养,养车成本不断上升,电车却没有机械维护保养这方面的顾虑。
至于电池更换担忧,实际上多虑了,电池设计寿命也是参考发动机平均15年寿命。
换电池和换发动机也都是小概率事件,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不仅有8年电池质保,还有终身保障权益。
像我到手的这辆电车,还有免费充电,后续充电成本也只有几毛钱到一元钱左右。
使用家充谷电的话,每公里的成本低至0.05元;使用公共电桩快充技术,每公里成本低至0.15元。
总之,真的没必要反感电车,听别人说千不好万不好,都不如自己开一次试试,你得去亲身体验才知道电车的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