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长城汽车的品牌热度突然一下子就上来了。
要说汽车品牌搞宣传,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无非就是请明星、打广告、开发布会。
但长城这次的路子有点不一样,他们竟然跟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搞到了一起。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一个造车的,一个治水的,怎么就能擦出这么大的火花,让长城汽车在品牌声量周榜上的排名,像坐了火箭一样,从第30名直接蹿升到了第13名呢?
这背后的门道,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事情的起因其实挺偶然,也挺有网感的。
最开始是都江堰景区的官方微博账号,在网上公开向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喊话。
这条微博写得很有水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听说你们长城汽车造车的理念,是学了我们都江堰“因势利导”的治水哲学,这想法不错,要不干脆来我们这儿拍个宣传片,把这个故事好好讲讲?
这话一出,立马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
大家都在想,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一个现代工业巨头,这俩还能这么互动?
长城汽车会怎么接这个茬呢?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老板,每天日理万机,可能就让公关部门发个官方声明,客气一下就过去了。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魏建军本人在24小时之内,就亲自录了个视频回应。
他在视频里态度特别诚恳,说受到邀请感到非常荣幸,并且当场就答应了要去都江堰。
这个反应速度和亲民的态度,一下子就把网友的好感度给拉满了,很多人都评论说,这才是真正尊重网友、有格局的企业家,简直是“宠粉典范”。
这么一来一回,一个敢于创新的邀请,一个迅速真诚的回应,就把这件事的热度彻底点燃了,也为后面一系列的活动做足了铺垫。
双方敲定合作后,长城汽车很快就在都江堰举办了一场主题发布会,名字就叫“长城Hi4致敬都江堰”。
这个活动的核心,就是要把长城最新的混动技术Hi4,和都江堰的千年智慧给联系起来。
可能很多人会纳闷,一个汽车技术,一个水利工程,这要怎么联系?
其实,只要稍微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连接点找得非常巧妙。
我们都知道,都江堰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它建了多高的堤坝去硬堵洪水,而在于它懂得“因势利导”。
它通过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套组合,巧妙地把岷江的水流分开,该排走的排走,该引进来灌溉的引进来,实现了水资源的智能分配和高效利用。
这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灵活管理的智慧。
长城汽车的Hi4技术,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它不是那种简单的“有电用电,没电用油”的混动,而是一套非常智能的动力管理系统。
它会根据你开车的具体情况,比如是在城里堵车慢行,还是在高速上飞驰,或者是需要急加速超车,来自动判断应该用哪种动力模式最合适。
有时候用纯电,有时候用发动机直接驱动,有时候让油和电一起上,总共有九种工作模式可以自动切换。
这种根据不同情况,智能分配动力,以达到最高效率和最好性能的逻辑,不就和都江堰管理水流的“因势利导”哲学一模一样吗?
长城汽车把这个点挖出来,并且大声地讲给大家听,一下子就起到了几个非常好的效果。
首先,它让一个很复杂、很冰冷的工业技术,变得有温度、有文化,普通人一听就懂了。
其次,它把自己的技术创新和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格局,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当然,光有这一个亮点还不够。
长城汽车在这段时间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就在这次联动活动前后,他们公布了公司的年中财报,数据显示营收和利润都创了历史新高,汽车销量也增长得很快。
这就等于是在用实打实的业绩告诉市场:我们不光会讲故事,我们的硬实力也摆在这儿,是一家健康发展的企业。
这无疑给消费者和投资者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紧接着,他们又做了一件更大胆的事——向普通车主和公众开放了他们的安全碰撞实验室。
这在汽车行业里是不多见的。
他们邀请很多人亲眼去看汽车是怎么进行碰撞测试的,去了解那些安全标准是怎么回事。
这种做法,展现了企业对自己产品安全的极度自信。
相比于在广告里说一万遍“我们的车很安全”,让大家亲眼看一次碰撞测试,带来的震撼和信任感是完全不同的。
这直接就把品牌“安全、可靠”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用户心里。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从数据上看,长城汽车的品牌声量指数在一周内就飙升到了891.3,排名上升17位。
社交媒体上关于长城的讨论内容增加了上千条,互动量更是猛增了260多万。
在各个平台上,网友们的反馈也特别热烈。
在抖音和微博上,很多人都在讨论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创意点赞。
在快手这样的平台上,大家则更喜欢看魏建军和网红博主之间的有趣互动,比如教董事长喊“长城炮”口号,这些接地气的片段让他个人形象和品牌形象都变得更加亲切。
而无论是哪个平台,关于长城汽车安全性能的讨论都非常多,从开放实验室到老车主的真实经历分享,大家对这个品牌在安全和品质上的坚持,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