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时捷关于718系列的战略调整在车圈引起讨论——官方宣布:未来718系列将同时提供纯电动版和内燃机版本,采取"双线并行"策略。
网友都懵了:现在全球车企都在喊"停售燃油车",连保时捷自家都推了纯电Taycan,为啥718还要保留内燃机选项?
有人说保时捷"怂了",不敢彻底告别燃油;也有人觉得,这是保时捷在"硬刚"电动化浪潮,守住跑车的灵魂。
到底保时捷为啥这么选?
这事儿可没表面看着那么简单。
保时捷718敢玩"双轨制",凭啥有底气?
要聊保时捷的选择,得先把时间线捋清楚。2023年3月28日,欧盟理事会批准了一项让整个汽车圈都炸锅的——虽然2035年还是要禁售传统燃油车,但给了一个"开后门"的机会:允许使用合成燃料的内燃机车继续合规上路。
这一落地,保时捷的动作可快了,立马宣布未来718的内燃机版本能适配这新燃料。
你可能会问,这合成燃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说白了,合成燃料就是用绿色能源制造出来的"人造汽油"。它的制作过程听起来挺科幻:先用风能或太阳能发电,然后通过电解水生产出绿氢,再把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跟绿氢合成在一起,最后就能造出液体燃料。整个过程几乎零碳排放,因为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本来就是从空气中抓回来的,一进一出,碳排放基本抵消。
关键是,这燃料能给传统内燃机用,不用改发动机,加油站的基础设施也不用动,这就是它最大的优势。
保时捷为啥敢押注这个?
因为人家早就开始布局了。2020年,保时捷就跟西门子能源、埃克森美孚等几家国际公司合作,在智利南部麦哲伦地区搞了个"Haru Oni"项目。为啥选智利?因为那地方一年到头风大得要命,风力资源丰富到爆炸,特别适合搞风力发电。
2022年底,这个工厂就开始运营了,2023年2月14日还专门搞了个开幕仪式。保时捷在这个项目上砸了7500万美元,可不是闹着玩的。工厂刚投产那会儿,年产量只有13万升,听起来不多,但这只是试点阶段。
按照计划,到2026年产量要达到5500万升,再过两年翻10倍。保时捷的研发董事施德纳在开幕式上还开着一辆加满合成燃料的911现场漂移,证明这玩意儿真能用。虽然现在成本还挺高,但技术路线已经跑通了,这就给了保时捷底气。
所以你看,保时捷敢搞"双轨制",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一边是欧盟给开了绿灯,允许合成燃料的存在;另一边是自己早就下场投资,技术储备够扎实。要是没这两条,谁敢跟电动化的大趋势对着干?这不是倔强,是早就算好了账。
而且你想想,全球现在有13亿辆燃油车在路上跑,就算电动车再快速普及,这些老车总不能一夜之间全报废吧?
合成燃料给这些车找到了一条"续命"的路,保时捷看中的就是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除了情怀,718留着内燃机还有哪些真本事?
很多人一听保时捷要保留内燃机,第一反应就是"哎呀,这是在玩情怀牌"。
但你要真这么想,那可就小看保时捷了。
人家算的是实打实的用户需求账,不是光靠情怀就能撑起一个产品线的。
先从用户画像说起。买718的都是些什么人?大部分是三四十岁、有一定经济基础、把车当玩具而不是工具的人。这群人买跑车,要的就是那"开车的乐趣"。
保时捷做过内部调研,发现相当比例的718用户对纯电跑车持保留态度。
为啥?
道理很简单——声浪没了,换挡的感觉没了,油门响应的那直接反馈也没了。你让一个喜欢听发动机咆哮的人去开一台"安静如鸡"的电车,就好比让一个摇滚乐迷去听轻音乐,味儿不对。
特别是718这敞篷小跑车,你想想看,顶棚打开,风吹着头发,发动机在身后轰鸣,排气管传来的声浪跟着转速起伏,这才是玩跑车的精髓所在。纯电车虽然加速快,但就是少了那股子"机械感"。有车主说得挺直白:"电车开起来像玩大号遥控车,快是快,但没灵魂。"
这话听着主观,但确实代表了不少跑车玩家的心声。
再看技术层面。718现在搭载的发动机可不是什么老古董,而是保时捷最新一代的涡轮增压水平对置发动机。入门版的2.0T四缸机能输出250马力,高性能版的2.5T能去到380马力,顶级的GT4 RS配了一台4.0L自然吸气六缸发动机,爆发出500马力的疯狂输出。
这些发动机都用上了最新技术——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涡轮增压中冷,该有的都有。
而且,保时捷在设计这些发动机的时候就预留了接口,能兼容合成燃料。也就是说,现在买一台燃油版718,等将来合成燃料普及了,不用改车,加新燃料就行。这就像你现在买的手机既能用4G也能用5G,技术过渡期不用换设备。
保时捷这招挺聪明,既满足了当下用户的需求,又没把未来的路堵死。
有人可能会说,电车不是加速更快吗?
确实,电机的瞬间扭矩是内燃机比不了的。但跑车这玩意儿,从来不只是看零百加速。弯道里的平衡性、油门响应的线性度、刹车点的精准控制,这些才是跑车的灵魂。
718的中置后驱布局,前后重量分配接近50:50,过弯的时候车尾会有很细腻的反馈,这机械质感是纯电车很难复制的。电池组太重,重心虽然低但绝对质量大,惯性就不一样。
所以保时捷留内燃机,不是单纯为了情怀,是真有一群愿意为"驾驶乐趣"买单的用户在那儿。这群人不在乎百公里加速快零点几秒,他们要的是那人车合一的感觉,是发动机转速攀升时肾上腺素飙升的体验。保时捷看得很清楚,只要这个需求还在,内燃机就有存在的价值。
而合成燃料的出现,正好给了这个需求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
保时捷"死磕"内燃机,是倔强还是清醒?
放着电动化的"正确"不跟,保时捷这是在跟趋势对着干吗?
表面看好像是这样,但你要是仔细琢磨,会发现这恰恰是最清醒的选择。
因为跑车市场跟家用车市场,玩的根本不是一套逻辑。
咱们先看看其他品牌的"前车之鉴"。奥迪TT这款车,在车圈也算是个经典了。从1998年开始生产,历经三代车型,累计造了66.3万辆。但就在2023年11月,最后一辆TT在匈牙利工厂下线后,这款车就正式停产了。
为啥?
不是技术不行,也不是设计过时,而是销量长期上不去,加上奥迪要全力搞电动化,TT就成了"牺牲品"。
奥迪说未来会推纯电继任者,但你想想,一台安静的电动TT,还能叫TT吗?
有意思的是,TT停产前几年,销量确实在持续下滑。不是因为车不好,而是它的定位太尴尬——既没有保时捷那么强的品牌力,又比宝马Z4、奔驰SLK这些对手缺少点"性格"。结果就是,叫好不叫座,最后只能黯然退场。
这给了整个行业一个教训:跑车这东西,光有颜值和性能还不够,你得让用户感觉到"值得"。
再看保时捷自家的911。这车从1963年诞生到现在,60多年了,依然坚持使用内燃机。最新的992代911,虽然也推出了混动版,但核心的GT3、GT3 RS这些硬核车型,还是坚守着自然吸气发动机。
为啥?
因为911的用户群体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他们不是买一台代步工具,而是买一台"梦想之车"。911的销量这些年不降反升,就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保时捷在全球交付了超过10万台911,创了历史新高。
这说明啥?
说明只要产品对味,内燃机根本不是问题。
保时捷CEO奥博穆是个很务实的人。他上任后一直强调"灵活驱动策略",说白了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2024年的一次采访中,他明确表示:"到2030年,我们目标是以上的新车是纯电动,但剩下依然会提供内燃机和混动选择。"
你看,人家没说电动化,就是给内燃机留了空间。
这个策略在718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未来的718,会同时提供纯电版和内燃机版。想要安静省钱日常代步的,买纯电版;想要声浪刺激周末去跑山的,买内燃机版。
两条产品线互不干扰,各取所需。这就像餐厅既提供素食也提供肉食,总有人偏好某一,为啥要强制所有人都吃素呢?
而且保时捷这招还有个好处——分散风险。现在全球电动车市场虽然在增长,但增速已经在放缓了。2024年欧洲电动车销量增长还不到,远低于前几年动辄的增速。
美国市场出现了电动车积压的情况。
在这背景下,保时捷保留内燃机选项,就相当于给自己上了双保险。
万一电动化进程没预期那么快,至少还有燃油车兜底。
所以保时捷"死磕"内燃机,不是倔强,是看透了跑车市场的本质。跑车用户要的不是"能跑",而是"好玩"。只要这个需求存在,内燃机就有市场。
而合成燃料的出现,让这个市场有了"正确"的理由继续存在。
这才是保时捷的高明之处。
网友吵翻了!保时捷这波是"打脸"电动化吗?
保时捷宣布718要搞"双轨制"之后,网上炸开了锅。
评论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吵得那叫一个热闹。
支持的那拨人说得很直白:"跑车要的就是声浪和操控,纯电开起来跟大号卡丁车似的,快是快,但没意思。保时捷这招干得漂亮,给我们这些玩燃油车的留了条路。"还有人激动:"电动化是趋势没错,但不代表所有车都得变电动。就像现在还有人戴机械表,难道智能手表不更方便吗?有些东西讲的就是情怀和体验,懂的人自然懂。"
这派人的核心观点就是,跑车本来就是小众市场,没必要跟大趋势保持一致,保留特色才是王道。
反对的那拨人也不示弱:"都2025年了还在搞燃油车,保时捷这是在开历史倒车。全球都在喊碳中和,你一个豪华品牌反而给内燃机续命,这是什么示范作用?"有人算了笔账:"合成燃料生产成本高得吓人,普通人根本用不起。保时捷这是在给有钱人留后路,说白了就是环保双标。"
还有人讽刺:"保时捷是怕做不好电动车,所以给自己留退路罢了,说得那么好听。"
这派人的逻辑也挺清楚——电动化是趋势,谁挡趋势谁吃亏,保时捷这么搞迟早要付出代价。
但你要是冷静想想,会发现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但也都不够全面。保时捷玩的这招,本质上是"对冲策略"。一方面,纯电版718确实在开发中,基于保时捷和奥迪共同开发的PPE平台打造,预计续航能达到400公里,动力也不会弱。
保时捷在电动车上的技术积累,从Taycan就能看出来——零百加速2.8秒,充电15分钟能跑300公里,这性能放在电动车圈里也是第一梯队。
所以说保时捷不会做电动车,那是瞎扯。
另一方面,内燃机版也不是原地踏步。配上合成燃料之后,碳排放问题基本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纯粹的技术和体验之争。而且保时捷也没说要大规模生产内燃机版,大概率是小批量限量供应,主要满足核心玩家的需求。
这就像爱马仕还在卖手工皮包,劳力士还在卖机械表,市场就是需要这"稀缺性"和"仪式感"。
再往深了看,保时捷这招其实挺聪明。电动化是趋势没错,但趋势不等于"一刀切"。手机从功能机进化到智能机,也没说老人机就得全部消失。
汽车市场也一样,总有一群人需要"不一样的选择"。
保时捷提供这个选择,既满足了小众需求,又没跟大趋势硬顶。
毕竟人家也没说不做纯电,而是两条腿走路,哪条腿受欢迎就加大投入,哪条腿不行就慢慢收缩,这不是很正常的商业逻辑吗?
而且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保时捷的策略正在被其他品牌借鉴。法拉利也宣布会保留V12发动机到2030年,兰博基尼也说自然吸气发动机是品牌的灵魂不会轻易放弃。这些超跑品牌都看得很明白——跑车市场跟家用车市场不是一回事,用户要的东西根本不一样。
强行把跑车全部电动化,可能会丢掉最核心的那批忠实粉丝。
所以保时捷这波操作,与其说是"打脸"电动化,不如说是在探索"多元化"的可能性。电动化是未来,但未来不是只有一颜色。就像现在城市里有地铁有公交也有出租车,各自满足不同需求,和平共处不挺好吗?
非要逼着所有人都挤一交通工具,那才是真正的不合理。
结语:内燃机不死,只是换个活法
保时捷718采取内燃机与纯电并行策略,本质是一场"用户需求"和"行业趋势"的平衡术。它没否定电动化,反而用合成燃料、技术升级给内燃机找到了新活法——未来,我们可能一边开着纯电保时捷上班,一边周末开着用合成燃料的718去跑山。
毕竟,汽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乐趣的载体。
保时捷这波操作,或许能让行业明白:电动化是方向,但别让"一刀切"砍掉了车的温度。
你支持保时捷的"双轨制"吗?
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