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在广州发布IRON人形机器人,成本仅2.3万美元为特斯拉六成

2025年11月5日,广州。一台身高178厘米的机器人走上舞台,步伐轻盈,如真人般走出一段“猫步”。它弯腰、转身、挥手,皮肤柔韧,表情生动——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的首次公开亮相。七年前悄然布局,如今一鸣惊人,小鹏正以一场静默的革命,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边界。

小鹏在广州发布IRON人形机器人,成本仅2.3万美元为特斯拉六成-有驾

这台名为IRON的机器人,搭载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仿人脊椎与全包覆柔性皮肤,算力高达2250TOPS,采用全固态电池与室内AEB系统,甚至提出“隐私数据不出机器人”的安全原则。它不只是展示品,而是已进入小鹏广州工厂参与P7+车型装配的“产线工人”。小鹏的目标明确:2026年底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成为中国首个达成此目标的企业。

小鹏在广州发布IRON人形机器人,成本仅2.3万美元为特斯拉六成-有驾

小鹏的机器人之路,并非突然跨界,而是一场长达七年的技术迁移与闭环验证。2020年收购深圳多够机器人,2021年推出智能机器马,2023年发布第一代PX5,2024年第四代IRON已在工厂实训——每一步都踩在汽车智能化的积累之上。其XNGP自动驾驶系统的“鹰眼视觉”被复用为机器人的感知系统,720°环境建模、0.1秒避障响应,源自1.2亿公里真实驾驶数据。自研图灵AI芯片、VLA视觉语言行动架构,让机器人在数字孪生中三天掌握行走与抓取,训练成本降低70%。这不仅是技术复用,更是“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跨域迁移。

小鹏在广州发布IRON人形机器人,成本仅2.3万美元为特斯拉六成-有驾

更关键的是制造与成本控制。小鹏将汽车三电系统、行星滚柱丝杠、液冷散热等技术导入机器人关节,用一体化压铸工艺将6000个零部件压缩至800个,BOM成本压至2.3万美元,仅为特斯拉Optimus的60%。这种工程化能力,正是车企的独特优势。当优必选聚焦多机协同、达闼依赖云端智能时,小鹏选择了一条更重实操的路径:在自有产线打磨产品,在真实场景验证价值。与宝钢的合作,正是工业巡检复杂环境下的又一次闭环延伸。

小鹏在广州发布IRON人形机器人,成本仅2.3万美元为特斯拉六成-有驾

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拐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列为未来产业,深圳、北京、重庆等地纷纷出台场景补贴与应用计划。小鹏不仅受益于这一浪潮,更成为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其技术路径被纳入全国首批具身智能标准,政策明确认可“车企更懂应用痛点”。这种“技术-场景-政策”三重共振,正在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车间。

小鹏在广州发布IRON人形机器人,成本仅2.3万美元为特斯拉六成-有驾

当全球还在争论人形机器人是“技术玩具”还是“未来生产力”时,小鹏已用七年时间完成从积累到落地的跨越。它不靠炫技,而是以汽车工业的严谨,将机器人推向可量产、可复制、可盈利的轨道。真正的变革,往往无声。而这一次,中国智造的突破口,或许就藏在这台会走猫步的机器人脚下。

小鹏在广州发布IRON人形机器人,成本仅2.3万美元为特斯拉六成-有驾

技术的终点不是模仿人类,而是成为人类在物理世界的延伸——当机器学会行走,文明才真正迈出下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