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H9对比奥迪A6L,国产豪华与德系标杆之争,五米长车身和高端配置是否能迎合你的商务与面子需求

红旗H9对比奥迪A6L,国产豪华与德系标杆之争,五米长车身和高端配置是否能迎合你的商务与面子需求

说到这个两个车的线条,我其实还挺喜欢红旗H9的。那天我朋友开着,直接像开了个移动别墅一样,5.13米的车身,保持着豪华加霸气的气场。其实我一直觉得,红旗不用太多噱头,就是大。这次的H9,除了身体比普通中大型轿车长了那么点(估算:比主流的奥迪A6L多出约20厘米),它的轴距也达到了3060mm,这个轴距不能说是特别爆表,但大部分中高端车都在这个区间。坐到后排,腿伸直感觉满分。

红旗H9对比奥迪A6L,国产豪华与德系标杆之争,五米长车身和高端配置是否能迎合你的商务与面子需求-有驾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长车?因为它给人的感觉稳重可靠,商务场合踩场不用担心拥挤。那天公司老板来了,小车一点面子都没有。反倒是H9,这车气场全开,想象一下,带着空气悬架和后排按摩座椅,开在路上,那叫一个金光闪闪。配置全都堆满:253色氛围灯,座椅加热、通风、按摩,阅读灯…这配置我翻了下官方资料,全系一样的标配(这点挺重要,要看配置是不是堆上去的)。这价格,32.98万起。你能想到吗?一辆加长的豪华商务车,这个价钱可以搞定不少中端豪华SUV了。

比起奥迪A6L,这车更像是越级配置的代表。因为你对比奥迪,虽然它坚持德系传统,品牌光环大得很,但最低配就要42万多。你说,一样的车长,一样的空间,配置上差了一个档次。奥迪的四驱可选四驱(quattro),如果你买了四驱,价钱还得再上个几万。两车的动力还挺接近的:A6L的2.0T分低功和高功版本,调教成熟,操控还行。红旗的双动力也不错,2.0T/3.0T都能选。其实我觉得,动力上相差不大,更多是在人设和氛围上摆着呢。

红旗H9对比奥迪A6L,国产豪华与德系标杆之争,五米长车身和高端配置是否能迎合你的商务与面子需求-有驾

说到这,得提个问题。你觉得,要追求面子,还是追求实用?因为你这十万块差价不是随便花的。自己心里得清楚,是想要那份标志性的德系高贵,还是那份东方面子——哪怕配置稍逊一筹。说实话,我这人比较喜欢实在。前两天翻了下笔记,红旗H9的油耗比奥迪略高点(我估计5%左右吧),一方面是车身长,空气阻力大;另一方面,国产车某些细节还在优化阶段。

你觉得,17万的差价里面,有多大程度是品牌溢价?我随机问了个开豪华车的朋友。他笑笑说:品牌光环在那个价位很刚,尤其是老客户,买个标志性的车,面子不用说。可是你也红旗这次的造型、内饰是充分越级的。你想想,一辆什么都堆满配置,能带来像样的商务氛围,加上国产品牌的自信心,似乎也是个亮点。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红旗H9的内饰真讲究,中控的材料、细节的做工还不错。那天在车展碰到一位销售,跟我说:这车的配置堆满了,特别是后排座椅和灯光,拉开都像个豪华包间。可是就是这个堆,是不是会导致一些质量上的折中?我心里其实也存疑,不过他们的供应链管理(来料和工艺)逐渐在提升,不然怎么应对价格上的差异?毕竟,要做到一辆豪华车能站稳市场,光配置还不够,还得在细节上下功夫。

红旗H9对比奥迪A6L,国产豪华与德系标杆之争,五米长车身和高端配置是否能迎合你的商务与面子需求-有驾

这让我想到一个小细节:我刚才看到一句话——豪华不光是堆配置,还要用心打磨。虽然我倒是觉得品牌的传承和调校同样重要,但对于红旗来说,能把这些都堆出来,挺不容易的。反倒奥迪作为传统的德系标杆,它的底蕴和品牌文化,更像是镶嵌在骨子里的信仰。有人说:买奥迪,保值率高。我不确定,毕竟我见过不少A6L卖了两三年后,价格还是挺坚挺的。但你知道吗?其实我有个猜测,随着国产车的反应速度和本土化,当时十年前那些买别克、买奥迪的消费者,现在开始考虑:我要不要换成红旗?那条路,不就是在模糊那种面子和实用的界限。

当然这多推测不一定准。选车也是个价格心理的事。把那十万块留着,能定个品牌礼包在心里越走越实在。你会怎么想?或者说,是不是买个本土豪车,更能代表我在中国;还是觉得只有德系才是硬道理?我个人觉得,听这些争论其实也挺没趣。每个人在车前,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红旗H9对比奥迪A6L,国产豪华与德系标杆之争,五米长车身和高端配置是否能迎合你的商务与面子需求-有驾

最后嘛,这两车你会怎么选?是不是除了配置,更用车体验和心里的那份面子?(这段先按下不表)哎,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像我这样琢磨车,反而挺折腾的。

反正,国产豪华车的道路,还得一步步走,未来的品质会不会也跟那些老牌德系一样,变得靠谱呢?

红旗H9对比奥迪A6L,国产豪华与德系标杆之争,五米长车身和高端配置是否能迎合你的商务与面子需求-有驾

——你觉得,一辆五米长的车,真的意味着商务的面子,还是在大城市混日子,车的意义早变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