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北美汉兰达价涨三万,连入门款都砍,四驱真值吗?车主吐槽:城市用四驱是不是“智商税”

我坐在洛杉矶某汽车展厅,晚上的灯光有点暖黄,风扇低低地嗡着。手悬在方向盘上,温度还带点余温,夏天刚开完空调。刚刚跟销售聊了俩句:你们看,新款汉兰达怎么越炒越贵?销售笑笑,没有正面回应,只说:北美市场嘛,价格弹性很大。嗯,他并没说错,行情也是这样:价格变,比如这次涨了差不多三五千美元,直接让人心里琢磨——这还算是合理涨幅吗?我倒觉得更像硬性需求在推高了价格。

我翻了下手机上去年的销量数据,估算得出:2025款汉兰达在北美的销量大概只有77万,跟前几年比,至少是腰斩了。有个销售大哥还开玩笑:简直像在打折、清仓时还多收钱。但这次一涨价,票都恐怕买少了。为什么丰田要把入门款LE款砍了?我猜可能是成本原因,毕竟新技术、新零件价格也跟着涨,供应链成本上升,能压缩空间就压缩一点。可买车不都是看价钱和配置的两手攻略吗?如果配置还不匹配,价格再降也没用。

丰田北美汉兰达价涨三万,连入门款都砍,四驱真值吗?车主吐槽:城市用四驱是不是“智商税”-有驾

其实我觉得,整车的变化没多大,外表还是熟悉的样子。唯一让我觉得动作稍微大点的,是运动版XSE的换色——出现了黑色和蓝色,真是看着挺有范,不像原来那么普通。内饰的话,黑色和深灰是标配,顶配才有那焦糖色,能看出点用料感,但我对丰田那估计更贵的想法其实没啥实感。空间倒是挺能讲,七座布局,第二排还能放倒,后备箱空间估算有2387升(这段先按下不表),短途搬点家具没问题。可是说到配置,8英寸中控屏的小尺寸让我觉得烦——我想,咱们都惯了大屏了,12.3英寸还得掏钱?这操作看似抠门,其实也是算成本。你想用个大屏,这得补差价,算来算去,价格真就又上去了。

这里面,我两个小问题:它的这个8英寸屏到底差在哪?是操作不顺畅,一用就卡?还是显示不清晰?我观察到,北美消费者挺讲实用的:在雪地或者泥泞路上,四驱可以救场,但日常城市堵车……用四驱的场景少得可怜。有人在评论里说:花几万买个四驱在城里堵车,这不是智商税?我其实挺赞同——市区有没有开四驱的必要性,到底是保险还是挑乱。

丰田北美汉兰达价涨三万,连入门款都砍,四驱真值吗?车主吐槽:城市用四驱是不是“智商税”-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某个修理工提到:汉兰达三电的热管理系统,夏天开空调时,就像在给电池降温,但这可能意味着多点拆卸和维护成本。这大概也是厂家一方面确保电池稳定,另一方面压缩成本的折中办法。嗯,这个比喻像是夏天吹空调给自己降温,但背后其实还考虑到供应链配件涨价和生产效率。说到这,我突然猜测:也许他们在研发上其实在做技术抛光,但没想到这个技术变成了价格维持的壁垒。

库存里,老款汉兰达还在降价卖,说不定比新款性价比还高。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因为旧款升值,在市场上有时更受欢迎。北美市场这点挺微妙:消费者喜欢实际用,而不是把车花在虚的东西。年轻人愿意接受科技感多点的配置,比如大屏和联网,丰田这次却让大屏掏钱买,就像手机多出的那几千块钱,真让人觉得被宰。而隔壁的现代队伍,12.3英寸标配,配置高,价格低,这就像去超市买水果,明明水果一样好看,还便宜十块。

这让我困惑:丰田是不是太在意固守?还想着传统的品牌价值——现在买SUV,讲究的已经不仅是品牌了。起亚Telluride价格才四万左右,就搭配不少豪华配置。你说,买车还真得比尺寸比配置比辈分,这市场才能激烈。

丰田北美汉兰达价涨三万,连入门款都砍,四驱真值吗?车主吐槽:城市用四驱是不是“智商税”-有驾

说到动力,还是那样,2.4T的发动机输出大约200多千瓦,扭矩420牛·米(这个我记得还挺准的),匹配的8速自动,数据听着还过得去。混动系统180多千瓦,E-CVT那拉起来的感觉,像极了夏天开空调时风从背后刮过的那份静谧。而且,从成本角度想,百公里油耗我估算也就8升左右吧,考虑到,四五百块钱搞定日常开销,稍微比欧V的油费多点。这个心算让我觉得,混动其实还算合理。

但问题来了——我会不会说大了?其实我觉得丰田这次涨价,可能也想把高端标签贴在普通消费者头上吧。要说这个价格合理,得符合北美中产家庭预算在50000到55000美元这个区间。你知道吗,我还有个疑问:是不是这波操作反而让一些想入手新车的人,转而看其他牌子了?我问过朋友,他在看起亚,他说他们的配置比汉兰达好,价格还低。价格差,是不是也成了拉低销量的关键。

丰田北美汉兰达价涨三万,连入门款都砍,四驱真值吗?车主吐槽:城市用四驱是不是“智商税”-有驾

前排座椅的设计……或者说,它们是不是设计师压根没考虑到车主会不会用太久?你坐进去,觉得宽敞吗?我记得我试坐过一样车,坐垫确实软,但靠背有点硬,要是长途,腰感受会不舒服。那你会不会把驾驶体验跟配置一块算?毕竟,配置再多,开久了还是要看座椅舒服不舒服。

我刚才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后排标配USB-C接口,北美年轻人对线材的需求大得很。而且,配色和界面设计,明显迎合了年轻消费者:不只是卖实用,也在炫技。这究竟是迎合潮流还是市场不得已的妥协?我想,这是个微妙的变化:固守传统的技术布局,配合潮流化的设计,市场还会被止步于此吗?

丰田北美汉兰达价涨三万,连入门款都砍,四驱真值吗?车主吐槽:城市用四驱是不是“智商税”-有驾

雨开始变大,砸在挡风玻璃上,噼啪的声音在静寂中显得格外清晰。车顶的灯闪了闪,像是在说:你看,市场就像这样的天气,风雨兼程,你准备好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