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骑行800公里轮胎就出现了问题,他背轮胎飞到意大利维权呼吁公平对待国内消费者

说实话,看到吴老臭的事,我挺感慨的。你说,花30万的摩托车。骑了不到1000公里,轮胎就开始呈现裂纹,真踩到心头肉了。尤其他还发现,国外装的是米其林,国内换的却是象牌。心里那点气,不吐不行。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这轮胎成本差了300-400元左右。米其林那款Road 6 GT,耐磨又抓地,不像象牌那个型号,我这还有个朋友开卡丁车说,象牌实际表现平平,热衷打折时买的那轮胎,说实话,維修次数不少。而且,除了这次轮胎问题,品牌背后那一套供应链博弈,也挺有意思。

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骑行800公里轮胎就出现了问题,他背轮胎飞到意大利维权呼吁公平对待国内消费者-有驾

你们知道,像象牌这种品牌,在美国曾被召回过,还不是小规模,从官方公告来看,是胎面橡胶會在高速剥离,存在爆胎风险。按理说,召回也该通知国内消费者吧?偏偏国内市场对此毫无消息。没细想过,可能是国内市场的产品线净是减配版本,国外链路更复杂,要经过更多的质控和审批。

说到这里,我还得转个弯——供应链就像一辆车的血管系统。国内很多汽车厂商用的配件,往往便宜货占比高。你说,这是不是成本优先而不是安全第一?显然,为了压缩成本,某些配件就被减配或差异化对待。反正,消费者发现了问题之后,售后那套你骑惯问题,让我觉得,客户就像一盘散沙。

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骑行800公里轮胎就出现了问题,他背轮胎飞到意大利维权呼吁公平对待国内消费者-有驾

吴老臭这个背轮胎飞意大利的事儿,真挺有勇气的。能想到,直接把轮胎带出去维权?这不是走极端,而是告诉品牌,你不做好,咱就不认,别以为我们就只能吃削减配件的苦。你觉得,背轮胎这种做法,有没有点激进?其实我觉得,没别的办法,谁让国内官方就是懒得多管闲事。

你们知道,国外那些品牌,像米其林、宝格丽的配件,普遍质量过关。而象牌为什么会在美国出问题,却国内销售的轮胎还在用?这让我想到一个猜测,牌子在国内的产线或采购可能和国外不同。结果,出现了西瓜配苹果的情况。然后国内的消费者,用着劣质胎,还被忽悠得心安理得。其实我也没细想过,这背后的制造差异,是否真为区域分级或者市场调控。

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骑行800公里轮胎就出现了问题,他背轮胎飞到意大利维权呼吁公平对待国内消费者-有驾

还有个细节,你们猜,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行驶环境也有关系。像我朋友开A车型,基本没出过问题,但我邻居用的是同款车,胎面就开始裂纹四散。这可能跟路况、骑行惯、甚至气候有关。城市部分车主,偶尔热衷高速过弯,那轮胎磨损自然更快。你会觉得,这是不是烧胎行为?也包括品牌的货源和检验环节是否到位。

品牌的责任在哪?你说,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减配、用低价配件,真是屡试不爽。是不是默许了质量门槛的降低?我曾经想过,如果换个角度,消费者能不能自己把关多一些?买之前多查查召回、搜搜口碑,自己多点火眼金睛。

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骑行800公里轮胎就出现了问题,他背轮胎飞到意大利维权呼吁公平对待国内消费者-有驾

吴老臭的维权也算是一种示范了。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不管品牌多大,价格多高,只要权益受损,就得追究到底。不要以为国内市场就是个次品仓库。反正,我个人觉得,品牌在中国,除了销售渠道,更应该尊重消费者心里,不能只靠所谓智能调节来蒙混过关。

好啦,聊这点事,你们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踩雷经历?或者对品牌不同配置有啥看法?我真挺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骑行800公里轮胎就出现了问题,他背轮胎飞到意大利维权呼吁公平对待国内消费者-有驾

这还只是个开头,轮胎寿命到底能骑多久?这也是个值得更深入探讨的问题。你们怎么看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