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修理厂总是显得异常宁静,只有墙角那台老旧空压机间或喘上一口气。场地内横七竖八地停着些车,其中靠门的一辆本田XR-V,灰尘爬满引擎盖,像是许久没人理会。这辆SUV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被遗忘在市场的角落。老板抽着烟,大概也在琢磨:这些年,到底哪里出了差错?
有句话说得好,曾经的明星,也挡不住时间的新陈代谢。2025年10月第1周小型SUV的销量榜单,就活脱是场现实版的“幸存者游戏”——32款上榜车型,只有3款破千,其余过半玩命也卖不到百辆。元UP高举一面“胜者旗”,5925辆的成绩像极了考场上的学霸,什么都没说,却把其他同学逼得无地自容。缤越2883辆,宝骏悦也Plus勉强摸到千辆门槛……这些数据背后,是一地鸡毛,更是一种行业断层的无声宣判。
说起来也不是没征兆。这个市场翻篇速度,放在车圈都算得上凶残。五菱、吉利、奇瑞轮番冲榜,元UP独占鳌头。本田XR-V、劲客、马自达CX-30等老牌合资主流,不但被新势力围追堵截,还顺手被边缘化,销量跌进谷底——XR-V本周仅62辆,一个地级市车管所都比它活跃。五成车型销量不足百辆,用“惨烈”形容都嫌温柔了。
其实,小型SUV这个“物种”,在中国市场曾被誉为最接地气的家用车。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空间比轿车大点,油耗还能忍。一度是年轻人、上下班小家庭的心头好。2020年前后,恨不得每个品牌都要“下场搏一把”。甚至有几款全球同步的日系车,也靠着口碑和稳定性,横扫一时。
时代变了。消费者需求不再是“小中取大”,而是“绝对极致——要么小得极致、要么大得极致”。小型车成了纯正A0乃至A00级、3万块的“代步神器”;大型SUV则用空间和面子继续收割换车用户。夹缝里的小型SUV,既满足不了想省钱省空间的“微电族”,也留不住那些向往高端、追求配置的“升级需求”。
背后推一把的还有电动化、智能网联的技术变革。新一代微型电动汽车,用“真命题”干掉了过去的小SUV假命题。充电方便、上绿牌、城市限行友好、补贴一波接一波,还能玩花样联名内外饰,没活力都难。而晨光下的主流合资小型SUV,动力、配置、智能化全数落后,原本引以为傲的稳定性、皮实、省心,在中国内卷的新赛道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卖点。
偶尔会有品牌方企图用情怀牌自救,动不动就是XX周年纪念款、老车友讲故事;可如今的市场买家,恐怕连XR-V的第一代都没见过,更不配被他们的青春上个价值。至于奥迪Q2L、沃尔沃EX30这些“小豪华”,孤独支撑百来辆的数据,仿佛在说:“这个级别,豪华也没有特权。”
当然,这一切,并非全然无解。一些具备“灵魂感知”的企业,比如元UP、宝骏悦也Plus,靠低价、新能源、玩得起、看得顺眼,突出重围,硬生生把“低端但不LOW”做成卖点,反倒活得滋润。瑞虎5x、吉利ICON还在努力凑数,但说句业内大实话,跟能量潮头的距离,差的可不是一台两台。
有业内说法,“市场不会错,错的永远是企业对于用户需求的幻想。”这话扎心,却是事实。小型SUV产品线如今呈现“减法效应”,技术更新滞后、定价僵硬、审美老旧。厂商还幻想着靠几款“拉皮升级”撑一季,其实连修理厂老板都懒得去进货——能换零件的车都快没了,何况卖新车。
身为一名长期跟产品淘汰打交道的观察者,我对这一切并不感到意外。感叹归感叹,市场规律比人情味还冷峻,不会因为某个车型有人情怀、靠得住,就保送你销量通关。小型SUV的今天,是所有再平庸不过的市场结果。没有悬疑,没有冤案,充其量只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竞争优胜劣汰”。
当然,你要真说厂商一点办法没有,那倒也不是。只是得有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像元UP一样,彻底打破自己,甚至敢和对手拼命拼价格、拼配置、拼创意。如果非得留一两个主流合资家的“老将”,除非能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超越时代的体验,否则等着的只有销量榜单上的尴尬序号。
最后,我还真有个问题留给诸位:在电动化转型加速、细分市场被极端蚕食的当下,小型SUV这类“夹心层”产品还有翻身机会吗?或者,一如那辆落满灰尘的XR-V,我们终究都不过是市场浪潮里,某段波峰上普通的泡沫?答案,或许要等下一个市场风向再转了。至于现在,有的品牌还在挣扎,有的品牌已经释怀。和那些,已经卖不到百辆的新车一起,等风来。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