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日系车最后的堡垒,开始崩塌了

“新车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小。 ”丰田在印尼的子公司社长上田裕之面对媒体时,语气里透着前所未有的焦虑,“竞争者越来越多,竞争非常残酷激烈。 ”这番感慨背后,是日本车企在东南亚最后堡垒的剧烈摇晃,印尼这个曾被日系车垄断90%份额的市场,如今正被中国电动车的浪潮猛烈冲刷。

上世纪70年代就扎根印尼的丰田、本田们,用半个世纪织起了密不透风的供应链和销售网。 2012年,当你走在雅加达街头,每10辆车中至少有9辆挂着日系车标,三菱的MPV、丰田的轿车挤满狭窄道路。 这种垄断曾被视为不可撼动,直到中国车企带着电动车杀入战场。

印尼,日系车最后的堡垒,开始崩塌了-有驾

变化快得惊人。 2025年上半年,印尼纯电动车销量冲到35,749辆,同比暴涨267%,而中国品牌独占其中93%的份额。 对比去年同期不足万辆的成绩,这种增长堪称裂变。 更让日系阵营后背发凉的是整体份额的崩塌:2024年上半年,日系车还占印尼市场76%,一年后已滑落到71%;若将时间拉回2012年,这个数字是90%。

中国品牌撕开市场的武器极其精准:低价、多车型、快速本地化。 比亚迪一辆多功能商用电动车,能变形为公交车、餐车甚至救护车,直接打入日系车难以覆盖的商用场景;五菱Air EV凭借约1.25万美元(补贴后)的定价,比日系混动车低出一大截,成为年轻家庭的首选。 而比亚迪仅用7个月,就拿下印尼电动车市场36%的份额,跻身当地销量第六大品牌,要知道,2024年7月它才交付首批车。

印尼,日系车最后的堡垒,开始崩塌了-有驾

印尼政府的政策,无异于给中国车企递上了一把尖刀。 2023年起,政府将国产化率达40%的电动车销售税从11%砍到1%,进口建厂的企业还能免关税、免15%奢侈品税。 这些优惠几乎是为中国车企量身定制,宁德时代在印尼的电池工厂已动工,远期产能15GWh;比亚迪砸10亿美元建年产15万辆车的基地;小鹏和广汽埃安的工厂今年相继投产,流水线开足马力造右舵车,目标直指整个东南亚市场。

反观日本车企,却深陷“混动依赖症”。 尽管印尼混动车2023年销量增长5.2倍至5.4万辆,但充电桩短缺(全国仅1400个)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47%的人认为电车太贵),让日企更愿意押注混动技术。 丰田在2025年印尼车展上主推新款普锐斯混动,定价4.3万美元;三菱则发布7座混动SUV “Destinator”,试图用“燃油省油”说服市场。 问题是,当电动车免税而混动车仅降3%奢侈税时,价格鸿沟已无法跨越。

印尼,日系车最后的堡垒,开始崩塌了-有驾

更深的危机藏在产业链里。 印尼坐拥全球22%的镍矿储量,却通过禁令强迫外资“不建厂不给矿”。 现代、LG、宁德时代纷纷落地电池厂,而日企的电池布局慢了不止一步。 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雄坦言要“忍耐”,可现实是:三菱2025财年利润预计暴跌28%,特朗普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后,中企反而加速向印尼扩张产能,进一步挤压日系车空间。

人才也在“用脚投票”。 日系4S店的销售骨干批量跳槽中国品牌,一位行业观察者描述:“中国展厅的工资更高,提成更诱人,何况谁都看得清未来属于电车。 ”这种人力流失,正从泰国蔓延到印尼,瓦解日系车经营数十年的渠道根基。

印尼,日系车最后的堡垒,开始崩塌了-有驾

市场萎缩与竞争激化的夹击下,日系车不得不转向出口求生。 2025年上半年,印尼国内汽车销量下滑8.6%,出口却逆势增长7%。 丰田60%的收入依赖出口,大发25%的销售额来自海外,但这条退路同样布满荆棘,当比亚迪、小鹏的印尼工厂明确定位“辐射亚太”,日系车在右舵车市场的生产优势正被快速复制。

雅加达街头,白色BYD标与红色本田H并肩等红灯的画面越来越常见。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丰田工厂流水线旁贴着“扩大混动产能”的标语,流水线工人低头拧紧螺丝,身后是堆积如山的发动机零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