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日系车最后堡垒崩塌 中国电车狂揽93%市场神坛不再

今天,咱们得聊件大事儿!

还记得《日本经济新闻》那篇《在泰国消失的引擎声》吗?

把中国电动车怎么把日系车在泰国市场“打得找不到北”给说透了。

市场份额说掉就掉,经销商纷纷跳槽,这事儿,听着都让人替日系车捏把汗。

印尼日系车最后堡垒崩塌 中国电车狂揽93%市场神坛不再-有驾

很多人当时想,泰国就这样了,但印尼,那可是日系车最后的“硬骨头”,以为能扛住。

毕竟,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布局,市场份额能占到90%以上,这可是经营了几十年的“大本营”。

丰田、本田这些品牌,在印尼根扎得可深了,从生产线到销售网络,早就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可最近,《日经亚洲》又发文了,《日本车在印尼主导地位正被中国削弱》。

这标题,直白得很,意思就是,泰国那一幕,似乎要在印尼重演了!

而这次的“搅局者”,又是咱们中国品牌的电动车。

中国品牌:从“渗透”到“颠覆”,电动化是关键!

咱们先来捋一捋这几年的数据。

2012年,日系车在印尼的市场份额还在90%以上,那叫一个“一家独大”,其他品牌几乎没啥生存空间。

可到了2024年上半年,日系车的总份额已经跌到了76%左右。

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还在下滑,大概在71%上下。

你可能会说,71%也挺高的呀!

没错,但关键看“结构”。

这部分市场份额里,电动车的角色越来越重,而这恰恰是中国品牌的强项。

2024年,印尼汽车总销量同比下降了13.9%,但还是卖了86.6万辆,依旧是东南亚第一大市场。

这块“蛋糕”虽然整体缩小,但谁能分到电动化这一块的“新蛋糕”,谁就能抢占先机。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印尼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暴涨267%,达到了35749辆!

印尼日系车最后堡垒崩塌 中国电车狂揽93%市场神坛不再-有驾

这增长速度,简直是“石破天惊”。

而这其中,中国品牌占据了高达93%的份额。

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才9729辆。

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天壤之别”。

再看看市场份额的增长,2023年,中国品牌在印尼才占3.4%,2024年就到了6.4%。

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直接奔着10.4%去了。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实在在的“蚕食鲸吞”。

日系车:曾经的“稳”,现在已是“风雨飘摇”

看看日系车自己,虽然整体份额还在70%以上,但内部情况可没那么乐观。

就拿印尼市场的“老大哥”丰田来说,2024年还能卖出28.9万辆,占据33.4%的市场份额。

但是,从2024年开始,它的产销量就已经显露出疲态。

到了2025年上半年,丰田在印尼卖了12.38万辆,比去年同期的12.97万辆,下降了5%。

虽然市场份额还能维持在33%左右,但这个“下降”的信号,已经敲响了警钟。

其他日系品牌,日子更不好过。

三菱,今年1-6月卖了3.1万辆,同比下降15%;大发,销量下滑了25%;本田,更是掉了31%;铃木也下降了18%。

这可不是“小波动”,这是“全线告急”啊!

曾经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的日系车,在印尼市场,似乎也开始变得“黯淡无光”。

一位丰田在印尼的子公司高管都说了:“新车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小。市场上的竞争者越来越多,竞争非常残酷激烈。” 这话里透露出的,已是“前有狼后有虎”的紧迫感,不再是“稳坐钓鱼台”的从容。

印尼日系车最后堡垒崩塌 中国电车狂揽93%市场神坛不再-有驾

中国品牌:靠什么打赢这场“反攻战”?

中国品牌之所以能在印尼市场站稳脚跟,并且快速发展,靠的不仅仅是“性价比”。

更重要的是,他们精准抓住了印尼政府的“政策红利”和印尼丰富的“资源禀赋”,玩了一套“乾坤一掷”的组合拳。

印尼政府这些年,可是想把国家变成“电动汽车产业的中心”。

从矿产到全产业链,目标很明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印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

比如,国产零部件占比高的电动车,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还有生产补贴。

2025年年初开始,投资印尼建厂的企业,还能享受进口税和奢侈品销售税的优惠。

这简直就是“敞开大门,广纳贤士”的信号。

更关键的是,印尼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镍、钴、锰,这些都是制造动力电池的“生命线”。

印尼是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国,第二大钴生产国。

2020年,印尼出台了“原矿出口禁令”,要求这些矿产必须在本地进行加工。

这招“化整为零,就地取材”,直接促使了现代、LG、宁德时代等国际巨头纷纷在印尼投资建厂。

不止印尼市场,更是“全球出口基地”!

除了深耕印尼本土市场,中国品牌还把印尼当成了“走向世界”的跳板。

小鹏汽车,把印尼作为了其全球化战略的“第一站”,首辆印尼本地生产的小鹏X9已经交付。

这就像“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

印尼日系车最后堡垒崩塌 中国电车狂揽93%市场神坛不再-有驾

广汽埃安也是携手印尼当地企业,在印尼建厂,目标是“本地制造,辐射亚太”。

比亚迪的工厂也将在2025年底完工,年产能15万辆,主要面向出口。

这简直就是“借地生财,放眼全球”。

上汽通用五菱更是早早就在印尼扎根,还带动了不少中国零部件企业一起进入。

这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些中国车企,不再满足于只在印尼卖车,而是把它看成了面向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出口中心”。

特别是右舵电动车,印尼的低成本制造和自贸政策,简直就是为它们量身打造的“出海航母”。

日系车的“堡垒”,真的要“风卷残云”了吗?

看着中国品牌在印尼市场这番“大动作”,再对比日系车市场份额的缓慢下滑,以及其他日系品牌销量的下滑,仿佛看到了“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景象。

日系车在印尼的“最后堡垒”,真的开始“风卷残云”了。

当然,日系车也在积极调整。

丰田已经宣布要在印尼生产电动车,这就像“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三菱也在加大投资,现代汽车的工厂也已经投产。

它们都在努力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但问题是,电动化趋势太迅猛了,加上印尼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品牌又抓住了这个“天时地利人和”,日系车还能不能守住阵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印尼市场的变化,正是因为有“活水”——中国电动车的涌入。

日系车的“固守”与中国品牌的“创新”,在此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股改变的力量,才刚刚开始。

印尼的汽车市场,就像一个舞台,而现在,舞台上的主角,正在悄悄地换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的愿望,或许正在印尼汽车市场上演。

日系车曾经的辉煌,正在被新的时代画卷所取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