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双轨战略推进智能越野,猛士M817挟乾崑智驾上市热销,副总赵安携“慢变量”团队深度谋划
华为最近在智能越野车市场的布局越来越细致,提到猛士M817这款硬派SUV,不少车友可能还记得10月17日那场引发热议的练秋湖碰头会。猛士科技的核心投资人和新管理团队专门约上华为团队,地点就选在了上海练秋湖,诚意十足,气氛也有点像那些公司高层私底下谈战略,一桌人喝着茶,秋意正浓。这种场合可不是随随便便举行的。其实圈里不少人都注意到了,这场“恳谈”早早透露了猛士品牌进一步加速智能越野战略的决心,甚至连副总经理赵安也在微博深夜发声,说“慢变量的力量”才持久,这种煲汤式的营销哲学,倒是挺中国式的。
回看这场对话背后的细节,还真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地方。比如说,东风猛士科技的新总经理万良渝履新之后,第一时间不是坐办公室里研究报告,而是直接拜访华为,邀约投资人同步面对面沟通,这步棋下得不拖泥带水。赵安那句“共生、共赢、共享”,在字里行间都显出新班子对品牌打法的信心。顺便提一句,有人问练秋湖到底选得怎么样,其实小细节很打动投资人:会议选址能看见湖面倒影,正好契合“慢变量”理念,一切自有分寸,也给大家更多战略想象空间。
在这套“双剑合璧”的管理团队里,赵安算得上是猛士的新发动机。他不仅在华为消费业务干了11年,还在西欧市场上负责过旗舰手机的推广。在那段时间,他怎么熬过时差熬过发布会的难,外人不清楚,赵安自己很少提,倒是更愿意聊起“高端品牌如何真正为用户做体验”这些琐事。他离开华为后还能跨界到安踏体育,操刀过体育品牌的用户升级项目,手里不是只有PPT,更是具体方法论。这些年见惯了传统越野品牌陷入自嗨式营销的死循环,赵安带着实打实的“技术+用户洞察”,现在主导猛士重塑市场,难怪有人开玩笑:“这可不是复制粘贴华为那一套,更像是用华为时的狠劲啃越野这块硬骨头。”
另一个技术派主将万良渝,2012年入行越野车研发的故事,坊间还流传着不少。那会儿他几乎天天泡在工厂一线,13个月不到就主导建成了智能工厂,园区工务员们说见惯了他凌晨在生产线上盯工艺的背影。到了2025年8月,猛士M817量产上市,仅预售1小时小订单数破9000,这成绩放在年中一众新车型里也是数一数二。身边熟悉他的人吐槽:“有次他忙到忘了儿子的家长会,但连夜给生产部门攻关系统bug,第二天上午还亲自带客户参观厂区。”这样技术底子的操盘手,显然能把华为带来的“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5”这些新技术,精准融到猛士的底盘和用户体验里,主打的就是“智能车里性能最猛,越野圈里智能最强”这个位置。
练秋湖会谈的深意还不止于此,投资人之所以高度配合,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技术、产品与渠道开始全面打通。华为与猛士自2024年签署战略合作至今,一个技术流与用户体验的正循环已初见成效。而今年猛士M817作为联合创新的代表,预售成绩、市场热度不断突破圈层。身边真的有勇哥,开着M817进藏体验智能越野,回来感叹一句:“电量智控比油路都稳,遇到烂路车机直接推最佳通过方案。”实打实体验,让不少铁粉直言“家用越野,首选就看猛士”。
技术狠,营销准,渠道开花,猛士和华为打基础的这些“小动作”,逐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品牌壁垒。赵安提出的“慢变量”,其实是希望别和市场热炒的噱头卷在一个节奏里。投资人会后私下说,不想3个月一个爆款操作,不如一年一个扎实落地的方案,这样市场口碑拉得才稳。给M817买单、盯榜单的群体也在变,有些二次换车的家庭本来瞄着进口越野,这次也转向国产智能阵营,关键就是认了猛士的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
回头看,智能越野市场的破局从来都靠“慢变量”积累,华为的技术基因嫁接在猛士体内,再通过赵安团队的市场实操,渠道和用户端压力都锻成了品牌壁垒。如果你也打算选智能越野,不妨多看看猛士的做法:产品不是一味升级配置,而是围绕你日常用车场景,一点点做“场景智控”优化。新老用户交流群今年加了几千人,里面的投票反馈,直接影响了后续车机升级,真正让“用得好”成为产品最大卖点。
说到底,无论是秋湖边的那句“慢变量”,还是M817上市1小时九千多小订的成绩,都说明智能越野车的未来,掌握在懂用户的品牌手里。对于关注科技与越野结合的朋友来说,如果你正在思考怎么在市场大变局中做出明智选择,不妨转发本篇分享,让更多人一起见证国产智能越野品牌的新纪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