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就成“天花板”,连跑高速都静音,入门豪配246Ps,近乎完美
各位老铁,今天咱们不聊别的,就聊聊车圈里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尤其是想买台体面的豪华车,选择真是越来越多了,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以前想买豪华中型车,闭着眼睛就是BBA,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L,这三兄弟几乎就是代名词。但时代变了,现在有这么一款车,一来就把“价格屠夫”的名号坐得稳稳的,刚到就成“天花板”,不仅价格比BBA便宜一大截,配置、空间、动力甚至静谧性都拉得满满的,它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主角——长安林肯Z。
你说这事儿稀奇不稀奇?一台美系豪华品牌的新车,上来就敢这么玩,难道是“活不起了”?还是说,它真的有两把刷子,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连跑高速都静音,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毕竟咱们中国消费者对“安静”这两个字,可是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再加上入门豪配246Ps,这动力参数,别说入门了,就算是BBA的高功版也得掂量掂量。这么一看,说它“近乎完美”,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司机的视角,带大家好好盘一盘这台长安林肯Z,看看它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神”。
先说说这“天花板”是怎么来的。咱们都知道,BBA的中型车,指导价基本都在30万往上走,低配落地怎么也得35万左右。而长安林肯Z呢?25.18万起,直接把价格门槛拉低了5万块!这可不是小数目,都够再买辆不错的代步小车了。有人说,便宜没好货,是不是在配置上“偷工减料”了?嘿,你还真别说,林肯Z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反向操作”。外观上,它提供了“i享”和“i酷”两种设计风格,满足不同口味。但无论是哪种,那块能发光的林肯星辉标,加上贯穿式前大灯,夜晚点亮的那一刻,仪式感直接拉满。我一个朋友说,他第一次看到这车灯,还以为是哪款百万级豪车开过来了。车身线条流畅,大溜背的设计配上“小翘臀”,运动感十足。车尾的Super Red超红光贯穿式尾灯,辨识度极高。更别提那车头的数字迎宾灯语和长达1.8米的迎宾光毯了,这排面,别说同价位的BBA了,就算是高一级别的车型,也未必能给到。
再进到车内,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真的是25万级别的车?那块27英寸的巨幅4K智联屏,横跨整个中控台,视觉冲击力太强了。说实话,我开过不少车,见过不少所谓“智能座舱”,但能把屏幕做得这么大、分辨率这么高,还把UI设计得这么有科幻感的,林肯Z绝对是头一份。它的林肯星云人机交互界面,操作流畅,动画效果炫酷,支持70多种语义的智能数字助理,反应也挺快。我试过用方言跟它对话,它居然也能听懂个七七八八,这学习能力,给满分。更重要的是,这块屏支持5指操作,这在同级别里简直是降维打击。你想想,一边开车一边想调节空调温度,别人得点好几下,你这边手指一划,搞定,多方便。再配合L2+级的Co-Pilot360 2.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高速上开起来,那叫一个轻松惬意。iACC智能自适应巡航、PCA防碰撞辅助、APAP一键泊车,这些功能用起来,真的能让你感叹科技的进步。
当然,光有面子和里子还不够,咱们中国人买车,最看重什么?空间!长安林肯Z的车身尺寸达到了4982mm,轴距2930mm,这数据,比加长后的奥迪A4L还要大一圈。后排空间宽敞到什么程度?我1米8的个子坐进去,腿能伸直,头顶还有一拳多的距离。座椅是全体感座椅,高配还带按摩、加热、通风,坐上去那叫一个舒服。ANC主动降噪技术,前排还用了声学降噪玻璃,关上车窗,打开Revel的13个扬声器音响,放首音乐,瞬间与外界喧嚣隔绝,难怪说“连跑高速都静音”。我特意在高速上测试过,车速120码,车内交谈完全不用提高音量,这静谧性,确实对得起“豪华”二字。
最后说说动力,这也是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全系标配2.0T高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246Ps,最大扭矩376Nm,匹配8AT变速箱,官方百公里加速只要6.8秒。注意,是“全系标配”!这意味着,你哪怕买最低配的车型,也能享受到这个级别的澎湃动力。不像某些品牌,低配车型动力孱弱,还得加钱选装。我试驾过,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说来就来,超车变道信心十足。8AT变速箱换挡平顺,几乎感觉不到顿挫。油耗方面,市区大概在9-10L左右,高速能跑到6-7L,对于一台2.0T的中型车来说,表现还算可以。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林肯Z也不是没有缺点。有网友调侃说:“车是好车,就是车标太小,开出去没人认识。”这话虽然有点扎心,但也反映了品牌力的问题。毕竟林肯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是比不上BBA。另外,虽然智能化配置很高,但车机系统偶尔也会有卡顿,语音识别的精准度还有提升空间。还有就是,虽然空间大,但后备箱的开口有点小,放个大件行李不太方便。
总的来说,长安林肯Z确实当得起“刚到就成天花板”这个评价。它用越级的空间、越级的配置、越级的静谧性和越级的动力,外加一个极具诚意的价格,给了BBA一记响亮的耳光。它或许不是品牌光环最闪耀的那一个,但它绝对是性价比最高、最懂中国消费者心思的那一个。那么问题来了,在品牌和产品力之间,如果你是潜在车主,你会如何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