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泊车出事我兜底”?!比亚迪内卷,或将掀起车企“背锅”风潮

比亚迪出新招!

“智能泊车出事我兜底”?!比亚迪内卷,或将掀起车企“背锅”风潮-有驾

相信这则声明不少朋友都看到过,刚一发布就在汽车行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宣布对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车辆,在智能泊车场景下发生的依法应由本车承担的安全损失全面兜底。

这意味着,车主使用比亚迪的智能泊车功能时若发生事故,无需走保险流程,直接由比亚迪售后负责处理,且不影响次年保费。

在比亚迪此次兜底之前,智能驾驶领域普遍存在一个模糊地带:一旦系统判断失误发生事故,责任究竟在谁?

车企宣传时往往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但用户协议中却鲜少为可能发生的后果买单。这导致消费者在使用智驾功能时,常常心怀忐忑——看似是技术在开车,实则仍是用户在背锅

这个兜底政策,将了整个行业一军。

而比亚迪,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我们可以先抛开复杂的参数,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媲美L4”。

“智能泊车出事我兜底”?!比亚迪内卷,或将掀起车企“背锅”风潮-有驾
分割线

根据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的驾驶自动化分级:

驾驶员辅助系统:

L0:人工驾驶。由人类全权驾驶汽车

(油门、刹车、方向盘都需要你来操作)

L1:辅助驾驶。车辆可以辅助控制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一项操作,其他动作由人类完成。

(要么能帮你控制速度,要么能帮你控制方向,不能同时进行)

L2: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可以辅助控制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多项操作,其他动作由人类完成。

(能同时控制速度和方向,高速上自己跟着前车走,但需要你监工,手不能长时间离开方向盘,随时准备接管

自动驾驶系统:

L3: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完成绝大部分操作,人类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响应系统接管。

在特定路况下,比如高速,车子可以完全自己开,你甚至可以低头玩手机。但如果车子觉得搞不定了,会发出请求,你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接管

L4:高度自动驾驶在特定运行场景内,无需人类操作。

在设定的区域,比如一个城市、一段高速公路内,车是“司机”,你是乘客)

L5:完全自动驾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车辆能完成所有驾驶任务,无需人类操作。

(字面意思,目前还属于科幻范畴)

“智能泊车出事我兜底”?!比亚迪内卷,或将掀起车企“背锅”风潮-有驾
分割线

如果把智能驾驶系统比作一个人,那么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是它的“眼睛和耳朵”,控制车辆转向、刹车的线控系统是它的“手脚”。

AI,则是负责感知、决策和规划的“大脑”。

早期的驾驶辅助,只能识别车道线和前车。未来的AI,则是能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像人类一样“理解”路面情况。

比如它不仅能识别出“那是一个物体”,更能精准判断“那是一位正在犹豫是否过马路的行人”、“那是一辆打着双闪停靠的快递车”。

更重要的是,AI能通过行人的姿态、车辆的动态,预测他们接下来几秒的可能行为,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面对复杂路况,AI的判断会更加趋向于类人化思维:比如,在狭窄路段与会车时,AI会判断对方是否愿意让行,还是自己应该主动靠边;在汇入车流时,它能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空当”平滑切入。这种“默契”的达成,靠的正是AI的决策算法。

在控制层面,坐一些早期智能驾驶的车,你会感觉刹车、转向都很“机械”,容易晕车。而未来的AI通过强化学习,能够模拟最佳驾驶员的操控,让车辆的加速、减速、转向都如行云流水,更拟人、更舒适、更安全。

“智能泊车出事我兜底”?!比亚迪内卷,或将掀起车企“背锅”风潮-有驾
分割线

再回过头看比亚迪的“兜底”承诺,“天神之眼”之所以敢“兜底”,正是因为在泊车这个封闭场景下,它的“AI大脑”在感知、决策、控制这三个层面都已经达到了高于人类新手司机的水平。

AI驱动的智能驾驶,已经成熟到可以为其“行为”负责的阶段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此后衡量一家车企的智驾水平,你敢为你的技术兜底吗?”会成为一个重要指标。

这迫使其他车企重新评估自己的技术可靠性与用户信心。

可以预见,头部品牌为了维持市场竞争力,将很可能被迫跟进,推出类似的承诺政策。

一场由比亚迪引发的车企背锅风潮,或许正在酝酿之中。

“智能泊车出事我兜底”?!比亚迪内卷,或将掀起车企“背锅”风潮-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