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次朋友跟我抱怨:“那天买车,看到蔚来居然有电池租赁选项,我就心动了,觉得便宜又实惠,结果买了车才发现,‘电池不属于我’”。
他说这话时,那表情比小孩子发现自己没吃到心心念念的零食还要失落。
你想啊,刚买完车,兴冲冲地去开,电池却成了“租赁品”,想换也不是自己的,真是让人一脸问号。
于是,一场关于“买电还是租电”的辩论在朋友圈炸开了锅。
你还记得蔚来推出BaaS模式时的光辉时刻吗?
“低购车门槛”成了当时许多车主的救命稻草。
其实,最初选择租电池的车主,大概都把那个10.8万的电池费用算得清清楚楚了——便宜。
相对来说,购车时省掉这笔钱,还能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到其他方面——例如提升车的配置,或者狠狠地去追个剧,买点衣服,岂不美哉?
可是,等你跑了几个月,电池租金开始按月划走银行卡,再算算这些年下来,突然就不觉得那么划算了。
问题一:这电池,到底是“你的”吗?
不,不是。
你拥有了车,却没拥有电池。
这个租赁模式看似减少了购车成本,实际上却在你最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加重了你未来的负担。
每个月的电池租金,刚开始看似无伤大雅,但累积起来的数字,却像一颗颗微小的沙子,悄悄堆积成了大山。
还有二手车市场的难题。
买电池租不租,选择错了,二手车买家敢不敢要这个电池不属于你的车?
你租电池的时候,可能觉得“反正我自己用得习惯就好”,但等到你准备把车卖出去,才发现,别人是不愿意买你这“租借”的电池。
这里的逻辑是:买电池的人,直接就拥有了“产权”,而租电池的人,那车的保值率就算去到地球也没办法回到原点。
不过,这并不是终结。
蔚来后知后觉,聪明地给出了“买断电池”的选项,让曾经选择BaaS模式的车主有机会回到正轨。
买断电池的选项简直像是一个救命稻草,车主终于可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电池,不必担心未来不再有“电池续期”的烦恼。
但是,问题来了——价格不便宜。
就拿“7万元”来计算,电池的价格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几万块买个电池,而你之前可能还省了那么多购车款。
是不是很傻?
买个电池的钱,差点可以让你去环游世界。
要是把这些钱省下来,买个新车都够了。
所以,这就是选择BaaS和买断电池的“陷阱”。
买电池好,租电池也未必不好,但你得为每一个决定,做好长期的心里准备。
如果你只是短期内用车,租电池可能更灵活;但若是准备长期拥有这辆车,且你大概对电池的归属问题产生了疑虑,那么直接买断才是最省心的解决方案。
其实这不止是买车的问题,还是一个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你敢租电池,你就要接受这电池“用不完”的事实;而买断了,电池和车的命运就像一对情侣,永远绑定。
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选择的悖论——你明明知道租电池便宜,但又明白,长久下来它会把你拖得越走越远。
你也许得付出更多的钱、更多的精力,来让它归属你。
看这些数字、对比这几种选择,你觉得你是理性的消费者?
不完全是。
我们常说“理性选择”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聪明,但心里那些“小算盘”可不会告诉你,省下来的钱是要“慢慢偿还”的——有时候还得在“换电”的心情上交学费。
是不是有点像你买东西时,总想着便宜好,但最终买回来一堆用不到的闲置物品?
这就是生活的“购买心理”嘛,谁不曾是个“被诱惑”过的消费者呢?
不管是选择租电池还是买断电池,反正这事儿并不会那么简单。
大家都能看到,蔚来给了一个新的选择,但这个选择其实是有点捉襟见肘的——或许你今天省下了购车款,但换来的却是未来某一天,你不得不面临这个“电池归谁”的问题。
你能放手不去管吗?
难。
到底选哪个好?
嗯,那得看你是不是想在未来几年里,再经历一场“是不是该买电池”的心路历程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