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电动车车主都有过这种“续航焦虑”:冬天明明按平时的路程规划出门,却总担心半路没电;有时候仪表盘显示还能跑50公里,结果跑了30公里就提示电量过低。这不是我们的车出了问题,而是冬天的低温给电动车出了难题。总结了几个普通人不用懂技术也能上手的保电小技巧。
第一个技巧:充电先“预热”,别让电池“冻着充”
很多人冬天充电时,习惯把车停在室外直接插枪,其实这样充电效率低,还会损伤电池。电池就像人一样,冬天怕冷,温度低于0℃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变慢,充电时不仅充得慢,还容易出现“虚电”,看似充到100%,实际跑起来续航掉得特别快。
正确做法是先给电池“预热”再充电。如果是家用充电桩,提前10-15分钟用手机APP远程启动“电池预热”功能,让电池温度升到5℃以上再插枪充电;如果是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把车开到充电桩后,先不要急着充电,让车辆通电5分钟,打开空调暖风,通过车内加热间接给电池升温,之后再充电,不仅充电速度能快20%,还能让电池充得更“实”。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充电时别开着大功率用电器。有些车主充电时会在车里开空调、听音乐,这样会让充电桩的电流一部分用来供电,一部分用来充电,充电速度变慢,还会让电池处于“边充边放”的状态,增加电池损耗。充电时最好把车辆熄火,锁好车等待,既能快速充满,又能减少续航损耗。
第二个技巧:开车少开“强暖风”,用“小技巧”替代更省电
冬天开车,暖风是耗电大户。很多人上车就把暖风开到最大,温度设到30℃,这样一来,每小时会额外消耗10-15公里的续航,跑长途时续航掉得更快。但也不用为了省电冻着自己,老司机有更省电的取暖方式。
合理使用暖风模式:上车后先打开外循环+前挡风除雾,把车内的冷空气排出去,5分钟后切换成内循环+脚部出风,温度设为22-24℃,风量调至2-3档。这样既能保证车内温暖,又比开强暖风省电30%。
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相比暖风,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的耗电量要小得多。很多车型的座椅加热功率只有20-30瓦,而暖风功率能达到2000瓦以上。上车后先打开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等身体和手部暖和了,再适当开小风量暖风,这样既能保暖,又能大幅减少电量消耗。开车时尽量关闭车窗和天窗。冬天开窗会让冷空气大量进入车内,导致车内温度快速下降,不得不开大暖风来维持温度,从而增加耗电。如果觉得车内闷,可以打开空调的“新风模式”,或者偶尔开一条小缝通风,别把车窗完全打开。
第三个技巧:开车“稳”字当头,别让急加速、急刹车“偷续航”
很多燃油车车主习惯猛踩油门、急刹车,换成电动车后也保持这个习惯,其实这样会让电动车的续航“掉得飞快”。
冬天开电动车,要做到缓加速、慢刹车。起步时轻踩油门,让车速缓慢提升,避免瞬间加速;遇到红绿灯或需要减速时,提前松开油门,利用电动车的能量回收系统减速,等车速降下来后再轻踩刹车。这样不仅能减少电量消耗,还能让能量回收系统回收更多电能,提升续航。
还要注意控制车速,冬天开电动车别跑太快。电动车在高速行驶时,风阻会大幅增加,耗电量也会随之上升。根据测试,电动车时速从80公里提到100公里,耗电量会增加25%左右。冬天日常通勤,建议把车速控制在60-80公里/小时,跑高速时尽量保持在90公里/小时以内,这样既能保证行驶安全,又能有效节省电量。
尽量避开拥堵路段。堵车时车辆频繁启停,每次起步都会消耗电量,而且堵车时空调一直开着,也会增加耗电。可以通过导航APP提前查看实时路况,绕开拥堵路段,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减少续航损耗。
很多人觉得冬天电动车续航差,是因为没掌握正确的用车方法。通过这些小技巧,完全能满足日常通勤和短途出行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