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真是被尊界S800整疯了。没想到一辆号称豪华的车,居然能让人有种被冷落的感觉。说实话,咱买这车是想舒服点儿,哪成想,出门反倒变成了唯一司机。大多数时候,家里人一个个不请自来,争着要坐后排,坐我边上甚至都嫌累,硬生生给我戴上了拖拉机手的帽子。
你别觉得我小题大做,上周五一家四口出门,老婆小声嘀咕:你就不坐后排嘛?我累了。我当时心想,别怼不是,咱这尊界S800,后排空间是夸张的宽裕,坐一个副驾怎么都理所应当吧?实际情况是,我开车开得多辛苦,有几次跟朋友抱怨:这车人家都抢着坐后排,俺就得当司机,真是气死人。朋友笑我矫情,说:装啥大爷?开油车没怨言,你咋愣要豪车就抱怨了?
别误会,朋友话里没错,但你得理解,我这感觉属于那种心理落差。同这价位的宝马X7我试过,后排虽然宽,但一旦搭配智能驾驶,车里氛围就跟我尊界不一样——司机和乘客会有更自然的互动感,尽管科技感同样足够,但感觉不像我这儿一样我彻底闲着。何况,我还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尊界S800虽然搭载了华为ADS 4.0,号称5级辅助驾驶,却缺了点人味儿。我之前以为这智能驾驶能让我甩手掌柜,当个快乐司机,可越用越觉得,自己反倒成了监控员。
有个细节挺典型,前几天我问维修师傅:这智能驾驶到底能不能帮我当主力?他摇头:你得看路况,我们现在广东这城市,红绿灯太多,车流又混乱,ADS里有些功能根本没法精准执行。我心里一咯噔,难怪我搭车体验体验都挺好,自己一亲自上阵,就闹心得很。你说这车帮不上忙,还让我成了技术监督官,这不折腾人么?
说到供应链,讲讲研发给大家听听。我一直觉得车企这背后的供应体系像做菜,调味料缺了,整锅汤都不对味。尊界S800的供应链里,有不少部件是必须从华为这边拿,芯片和传感器都得钉死,不然这智能驾驶根本不灵。研发过程像是厨师在厨房闷头做菜,市场反馈却被一车到底的豪华感蒙蔽,用户真实感受反而被忽视了。有点像我以前做供应链的朋友跟我说:好的材料没配对好,做再贵的餐也成了花架子。这车看来也是这个情况。
说回坐车体验,除了智能驾驶让我闲得发慌,后排的情形也挺让人哭笑不得——家里老大现在是我以外的最佳车手代表,每次搭上尊界就直接纵身扑向后排,你就负责开车吧,我睡觉/看片/玩手机去了。好几次老婆戏谑我:你不如直接把后排留给别人,你自己坐副驾更舒服。这话我心里其实挺喜欢,毕竟做司机的角色越来越像个专职驾驶员,还真挺累的。
自己犯贱也认了。前阵子逛论坛,有人吐槽车机卡顿,我本来挺抵触的,因为我试驾时还觉得流畅。结果老弟给我发来截屏,讽刺地说:看吧,买S800可不是只有会开,还得会忍。这我倒是认了,软件和硬件匹配没做好,升级难度大,偶尔卡顿还真是常态。难怪我觉得智能驾驶关注的点都不是我。
临场算了下,开这样一辆五米多长、3吨多的车,油费肯定不便宜。现在大约7块6一升,平均百公里油耗11升,算下来每百公里光油费就得80多块,折合下个月跑千公里就是近千块油费开销。比起我之前开的同价位电动车,差距明显。没想到买豪车,养车反倒成了持久战,心头这个闷闷的……
我倒是有个没细想过的猜测,纯属假设:是不是这些智能驾驶厂商太依赖核心技术,导致后续优化变得不灵活?就像供应商手里握着那些芯片、摄像头这样的稀缺配料,不能轻易换,反而让整个系统进展卡了壳。要不为啥华为ADS一直没完全接管驾驶?没招了吧。
(话说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专门问过销售,这智能驾驶够了吗?他说给力,但也承认有几个边界情况——比如雨天雷阵雨,或者城市小巷窄道,系统也得司机随时备干预。可能这真就是智能驾驶的尴尬期?
说不定半价处理给我都有人要,我倒是想便宜点卖给朋友换换心情。可恶,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又被自动装上,这车质量难道就不能灵活一点?这么一打趣,朋友笑着回:使劲装呗,要的是高大上!我心想,真有点当笑话看了。
你们会不会羡慕那种开着中大型SUV的朋友,有时候司机真能休息?或者有家用轿车的伙伴,不用天天打窝头键,能轻松出门?我真挺想知道,你们平时开车遇到这种一车多人的尴尬没?
豪车到底是个享受,还是绑架?做司机的快乐和尊贵,应该能共存吧?还是只有我想复杂了?这智能驾驶和座位分配的矛盾,谁来解?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