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理想ONE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开创增程市场,到2024年纯电车型Mega首周仅售1100台的滑铁卢,理想汽车正面临生死转折。当华为问界M7用智能化强势抢夺市场份额,当续航焦虑随着充电桩普及逐渐消散,理想i6以720km纯电续航和24.98万起售价杀入战场,却陷入“既要年轻化又要家庭化”的定位纠结。面对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Y的围剿,这场战役早已超越产品之争——它是理想在纯电转型连续受挫后,用韧性赌上未来的最后一搏。正如嘉宾所言:“市场没有完美答案,只有不断试错的过程”,而i6恰恰映射出中国新势力车企在创新与生存之间的真实挣扎。
主持人:你最近有没有关注理想i6这台车?24.98万起,还说能让你‘重返20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但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这车对理想来说,真不能输啊。你有没有觉得,它背后藏着一种‘背水一战’的感觉?
嘉宾:我懂你意思,你是在说理想现在压力山大对吧?但说实话,要理解i6为啥这么重要,我们真得从头说起——你记得2019年理想ONE刚出来那会儿吗?那时候‘增程’这词儿大家听都没听过,李想愣是靠‘冰箱彩电大沙发’把30万的车卖成了爆款,2021年卖了9万+台,同比涨了177.4%,你说牛不牛?
主持人:对对对,我那时候还觉得‘冰箱彩电大沙发’是营销噱头,结果一上车——哇,真香!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成功其实也埋了雷?就像你刚说的,华为余承东一看:哎?这路子行啊!立马联手赛力斯搞了个问界M7,配置差不多,智能化还更强,2022年首月订单直接破5万台,把理想逼到墙角,你当时是不是也惊了?
嘉宾:我惊的不是订单数字,是节奏——理想反应真快,果断停产ONE,一口气推L7、L8、L9三款车,组成‘L系列矩阵’,直接打反击战。你有没有觉得,这像不像下棋?对手刚落子,理想立马布阵,而且布得挺稳。后来问界M7因为碰撞测试扯皮、责任不清,口碑滑坡,销量从月销三四万掉到两万以下,理想反而在2024年上半年中大型SUV卖了97531辆,问界M7才34064辆,排第五——这反转,是不是有点戏剧性?
主持人:是啊,但你有没有觉得,这种‘赢了’其实挺短暂?因为市场环境变了——高速充电桩越来越多,纯电车续航也上来了,大家没那么怕‘里程焦虑’了,增程车的优势在缩水。理想这时候转纯电,结果Mega一出来,外形太先锋,上市第一周只卖了1100台,你说尴尬不尴尬?
嘉宾:尴尬是真尴尬,但更尴尬的是后续——理想想靠i8扳回一局,结果设计延续Mega风格,消费者不买账,三款配置最后只剩一款。更糟的是,为了证明安全,他们搞了个卡车碰撞测试,反而引发更大争议,最后只能道歉收场。今年8月i8月销才2212台,这数字,搁谁身上都得冒汗,对吧?
主持人:所以啊,这时候理想拿出了i6,24.98万起,720km纯电续航,AD Max辅助驾驶,3K双联屏+8295P芯片——配置是真香,但你有没有觉得,它的定位有点拧巴?一边说‘重返年轻’,一边又要兼顾家庭用户,这不就像让一个程序员去跳街舞,既要酷又要稳?
嘉宾:你这个比喻太到位了!而且别忘了,i6面对的对手是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都是狠角色。理想想靠i6破局,但市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冰箱彩电大沙发’就能赢的市场了。你有没有觉得,这就像开车——方向盘得握紧,但路况变了,你得不断调方向,不然容易翻车。
主持人:说得太对了!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i6对理想来说‘不能失败’?因为它不只是一个产品,是理想在纯电转型失败、对手步步紧逼下的‘最后一张牌’。你想想,如果i6再扑街,理想下一步怎么走?
嘉宾:我同意,但我也想提醒你——别光看数字,得看节奏。理想现在其实是在‘打时间差’,用i6抢年轻市场,同时稳住家庭用户基本盘。虽然定位有点偏,但至少他们没躺平,还在试错、还在调整。你有没有觉得,这种‘边打边改’的韧性,反而比那些一上来就完美无缺的产品更真实?
主持人:嗯,我懂你的意思——市场没有完美答案,只有不断试错的过程。所以i6这台车,不管它最后卖得怎么样,它至少证明了理想还在战斗。你有没有觉得,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儿,反而让人有点respect?
嘉宾:我完全同意!而且说实话,从理想ONE到i6,这整个过程就像一场‘生存游戏’——有高光、有低谷、有对手、有反击。你作为观众,看着他们一步步走过来,其实挺感慨的。你觉得呢?
主持人:我也是,所以今天聊到这里,真的挺感慨的——理想的故事,不只是车的故事,更是关于创新、竞争和生存的故事。祝你有个愉快的一天,我们下次再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