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热聊选车,下午四点南京车流交汇,车友热议超接地气

标题:轩逸选新还是买经典?南京车友跟我聊了一个下午

老李热聊选车,下午四点南京车流交汇,车友热议超接地气-有驾

南京南站附近的小吃摊,下午四点半。老李送孩子培训班回来,顺路坐我车回河西。说起轩逸买新还是选经典,他摇头:这车只有便宜才真香,新款都快赶上卡罗拉了。

其实隔壁小区的王姐前几天才换了新轩逸。我去帮她装行车记录仪,拧开副驾驶盖板,一手都是灰。她买的是舒享版,说配置其实也一般,空调旋钮有点松,屏幕比经典大就是个摆设。她老公在维修厂上班,往来群里吹牛,说轩逸三大件毛病少,补胎都懒得理。

老李热聊选车,下午四点南京车流交汇,车友热议超接地气-有驾

午后霞光里,路口等红灯。邻居朱师傅还念叨:“现在的大流行,啥都要大屏,一个劲往上堆。其实最皮实的是那些老款,脏了自己洗,坏了随便修。”经典轩逸那款6万来块的裸配,师傅常讲“这买菜车,图个啥?不坏不闹心。”老款车主都爱自己改个大屏,又装倒车影像,我试着用过一次,线排插头还松,结果倒车时卡住,呵,气死人。

说实话,两辆轩逸动力你别太较真。哪个HR16的机头,谁修过谁知道,十年前和现在差不多。新款多了点随车互联,速腾师傅去年帮人换过一下CVT油,说其实新轩逸底盘更厚实,比经典隔音多一层胶。老款轻点,长途噪音上来了,特别过高架桥,感觉像电风扇吹进耳朵。南京的道路坑坑洼洼,老轩底盘弹跳明显,新款稍微安静,也得看谁开。

老李热聊选车,下午四点南京车流交汇,车友热议超接地气-有驾

买经典其实图的是便宜。我朋友小马,年前咬牙买了最低配。税补贴、金融优惠各种扣下来,落地就6万出头。他平时顶多送老婆去零号线地铁站,三公里来回一趟,冷天也就看车能不能一脚点火就走。大屏后装花了600块,倒车影像装的是副厂,据说图便宜但偶尔信号噪点多。有意思的是,经典轩逸那塑料门板有次我捏了下——南京话说“散皮”,隔壁民房师傅都笑,说这门一拍就响,晚上下雨怕积水渗进缝里。

这两年保养也便宜。新轩逸首保不少4S收300左右,经典城北路边汽修厂师傅喊价160,还送瓶蓝星玻璃水。群友串门嘱咐“轮胎亏气快,别偷懒!”事实是,只要油水勤补没啥大毛病。师傅也曾遇到个倒霉事,经典轩逸换空气滤芯,卡扣掉里头,爬了半小时。新轩逸那些塑料包裹细致点,手感倒是紧实,但用旧两年也容易生出咔咔异响。

老李热聊选车,下午四点南京车流交汇,车友热议超接地气-有驾

有朋友总纠结新老对比。其实新轩逸外观漂亮点,屁股像小天籁;经典说实话外形太老派,叔叔大爷喜欢,年轻人一看摇头。但还有冷门话题:经典轩逸老手说后排空间没变,实际两台一比,经典的后排地板隆起更高,后座乘客久坐腿麻。新轩逸后排稍微低矮点,但椅子面料易脏,我试过雨天孩子踩一次就留泥印。真要跑长途,经典那座椅软,支撑性差,南京到湖州两小时开完,腰背酸,座椅包裹也就一般,想舒服还是加钱买其他车。

有个经历,今年除夕楼下邻居照顾老人买了经典轩逸,烧柴油味重,还吐槽说除雾慢。后来群里又有人分享自驾,过江北再回来,轩逸变速箱低速顿挫,师傅念叨,开慢点就行。新车比老车多的那点科技配置,南京人话说“看着热闹”,用着不如想象中实在。

老李热聊选车,下午四点南京车流交汇,车友热议超接地气-有驾

也有些秘闻,群里有修车师傅八卦,新轩逸近年偶尔爆冷空调控制板失灵,起初是夏天热,一碰就黑屏,据说跟产地零件批次相关。但这些问题,销售顾念,大批用户压根没遇上,小概率而已。顺嘴一提,经典轩逸引擎仓某批容易腐蚀,曾有车友四年后底板锈点泛红,官方没专门通知,大家凑合用。

后来王姐的新轩逸,一年跑下来除了换了一条风琴,啥都没修。她喜欢把座垫拆掉自己洗,每次晒到了都忘记装安全带,武汉亲戚来看车才发现一条盖板松了。南京街头这两种轩逸都满地跑,其实谁图实惠谁捡便宜,有人羡慕新潮,有人图安稳。楼下大爷今年问换油品牌,我顺手扔给他两瓶嘉实多,说实话,这车就要少闹心,多接地气。

老李热聊选车,下午四点南京车流交汇,车友热议超接地气-有驾

春天快到了,王姐听说想试试经典轩逸的座椅换成新款样式,群里师傅一口回绝,太麻烦了。南京路上经典、新款每天擦肩而过,谁便宜谁舒服谁买,不用多想。再等几个月,小龚有可能把经典开去做个二手置换,到时候又一番故事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