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突围、重塑 比亚迪日本价格战背后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降价、突围、重塑 比亚迪日本价格战背后

日本街头。一辆比亚迪海豚静静驶过。它比日产樱花便宜整整10万日元。这是比亚迪在日本发起的价格攻势。一场精心计算的冒险。

价格利刃出鞘

2025年9月。比亚迪宣布限时降价。幅度惊人。海豹四驱版直降117万日元。加上促销活动。最低455万日元就能入手。海豚降价50万日元。售价降至249.2万日元。成为日本最便宜的电动车型。

但这只是表面。考虑到日本政府和地方的补贴。实际购买价格可能更低。海豚最低可至14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22万元。极具诱惑力。

比亚迪并非孤例。现代汽车同期降价。IONIQ 5降价158万日元。特斯拉此前也已行动。进口电动车在日本市场掀起价格混战。

为何此时?为何日本?

中国市场增长刹车。比亚迪需要新增长极。日本电动车普及率仅2.2%。潜力巨大。尽管基数小。但比亚迪1-7月在日销量增长50%。达到1936辆。展现强劲势头。

更深远的是战略意义。在日本这个“进口车墓地”与全球最挑剔的消费者过招。能极大提升品牌价值。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珂表示。希望海外销量占比近半。日本是关键一环。

降价、突围、重塑 比亚迪日本价格战背后-有驾

日本市场的铁壁

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忠诚度极高。2023年本土品牌占市场份额超90%。一位日本路人坦言:“这些车很棒。但我认为它们在日本不会卖出去。日本人认为日本制造优于中国和韩国的产品。”

基础设施是另一障碍。充电桩不足。公寓充电困难。消费者对续航焦虑持续。

就连特斯拉在日本也需大幅降价才能换取销量。比亚迪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不只是价格战

比亚迪在日本的策略远不止降价。计划2025年前开设100家专营店。年销量目标3万辆。目前已有约20家门店。正在快速扩张。

产品线也在丰富。2026年下半年将推出轻型EV。采用日本专用新底盘。目标售价低于日产和三菱的轻型EV。

营销方式本土化。邀请知名女演员长泽雅美拍摄广告。在商业设施举办展示活动。改变最初纯线上销售策略。转向依靠当地经销商。因为“日本消费者对汽车非常敏感。很难通过网络渠道抓住他们”。

更深层的较量

降价、突围、重塑 比亚迪日本价格战背后-有驾

价格背后是成本控制能力。比亚迪垂直整合程度高。从电池到电控自研自产。日本产电动公交车价格高达7000万日元。比亚迪同类产品仅1950万日元。不到三分之一。

这种成本优势让日本对手难以招架。日产汽车陷入巨额亏损。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创历史纪录。不得不全球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

但比亚迪在日本涨价过。Atto 3改款车型价格上调2%。至450万日元。显示其策略灵活。并非一味低价。

长远布局大于短期销量

彭博智库分析师吉田辰雄指出。比亚迪在日本的目标可能不是立即赢得大量市场份额。而是“留下印记”。与全球最苛刻客户建立业务记录。即便经济上未必划算。

确实。对比亚迪而言。在日本市场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销量。若能在丰田主场站稳脚跟。将向全球证明其产品竞争力。这种品牌价值提升。比短期利润更重要。

日本网友评论折射出观念转变:“日本的技术天下第一、中国产质量差什么的是40年前的事”。“日本企业追求100分的品质。但现在的市场需求是以低价制造80分品质的商品”。

降价、突围、重塑 比亚迪日本价格战背后-有驾

前路漫漫

比亚迪日本之路刚起步。2024年其在日本销量不足1500辆。而日产最畅销的电动车Sakura月销量就超千辆。差距明显。

日本车企也在反击。本田推出紧凑型电动车。丰田与铃木计划联合推出电动K-Car。竞争才刚刚开始。

但比亚迪有耐心。有决心。正如其日本公司社长刘学亮所言:“第一步一定要迈出去。如果说条件百分之百都具备了。那可能我们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这场价格战不只是关于电动车。而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的缩影。比亚迪在日本的一小步。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全球化的一大步。

时间会证明一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