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F1赛车的引擎轰鸣声撕裂新加坡滨海湾的夜空,围场俱乐部的某个角落比赛道更受全球资本关注——TikTok CEO周受资的身影,出现在这个顶级商业社交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观赛,而是一个价值千亿的商业信号在全球眼皮底下释放。要知道,能踏入F1围场俱乐部的,从来不是“观众”,而是手握资源的玩家;能让周受资在全球监管压力下抽身现身的,更不会是单纯的“兴趣”。这场在新加坡夜色中的相遇,藏着科技巨头与顶级体育IP共生的密码,更预示着行业游戏规则的改写。
围场俱乐部:比赛车更贵的“商业谈判桌”
先搞懂一个前提:F1围场俱乐部,到底是什么地方?
普通人看F1,买的是赛道旁的门票;而真正的玩家,进的是围场俱乐部。这里的门槛,比赛车的速度更“劝退”——以新加坡大奖赛为例,围场俱乐部单日门票价格超1万美元,且不对外零售,只定向邀请或企业客户专属。能坐在这里的,要么是跨国企业CEO、顶级投资人,要么是皇室成员、好莱坞巨星。用F1官方的话说:“赛道上比拼的是速度,围场里较量的是资源。”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3年F1全球观众超5亿,其中36%是25-34岁的高收入群体,平均家庭年收入超15万美元(Formula 1年度报告)。而围场俱乐部的嘉宾,更是这群人的“塔尖”——去年新加坡站,围场里就坐着微软CEO纳德拉、LVMH集团太子爷安托万·阿尔诺。这里本质是个“移动的商业谈判桌”:一杯香槟的功夫,可能敲定数亿赞助;一次握手,或许就诞生跨界合作。
周受资出现在这里,首先传递的信号是:TikTok要从“内容平台”向“资源枢纽”进阶。过去三年,TikTok靠短视频席卷全球,但在商业资源整合上,一直被Meta、谷歌压制。而围场俱乐部,正是打破这种局面的“捷径”——这里聚集的,恰好是TikTok最需要的两类人:品牌广告主(高净值用户背后的奢侈品、汽车、科技品牌)和内容合作伙伴(F1这样的顶级体育IP)。与其说周受资在看赛车,不如说他在“扫货”——扫的是能让TikTok商业版图再扩一圈的资源。
TikTok与F1:年轻人注意力争夺战的“盟友”
为什么是F1?为什么是现在?
答案藏在两组数据里:
第一,TikTok的用户画像与F1的“年轻化焦虑”高度契合。TikTok全球月活超10亿,18-35岁用户占比60%以上(Statista 2024年数据);而F1近年正拼命“讨好”年轻人——过去五年,F1通过《极速求生》纪录片吸引了大量Z世代,25岁以下观众占比从19%升至32%,但仍嫌不够。双方的用户重合度,几乎是“天作之合”。
、
第二,体育内容已成TikTok的“流量富矿”。2023年,TikTok上#F1话题播放量超500亿次,比2021年增长300%;平台与NBA、欧冠的合作内容,平均互动率是普通内容的3倍。但TikTok缺的是“独家”——相比Meta拿下英超、谷歌绑定NFL,TikTok在顶级体育IP上一直“瘸腿”。
这次周受资现身,很可能是在为下一步合作铺路。有两个细节值得玩味:一是他身边坐着F1商业总监布兰登·斯诺,两人交谈时长超20分钟;二是TikTok新加坡团队近期频繁接触体育版权方,内部流传“2024年要拿下至少一个顶级赛事独家短视频版权”。结合F1正加速数字化转型(去年推出TikTok挑战赛,播放量破120亿),双方合作几乎是“箭在弦上”。
周受资的“现身哲学”:从听证会到赛车场的战略沟通
更关键的,是周受资这个人。
过去一年,周受资的公众形象,几乎被“听证会”三个字定义——面对美国国会的质询,他冷静应对数据安全问题,圈粉无数。但这次在围场俱乐部,他展现的是另一种“战略沟通”能力:用“现身”代替“声明”,用“社交”传递“稳定”。
要知道,TikTok当前最大的挑战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全球监管压力。欧盟《数字服务法案》、美国《限制法案》,每一项都可能影响其商业布局。这种时候,周受资的“露面”比任何公关稿都有效:出现在F1围场,等于向合作伙伴释放信号——“TikTok很稳定,且有长期战略”;出现在新加坡(东南亚总部所在地),更是向亚太市场传递信心。
这种“非官方沟通”的智慧,在科技圈早有先例。马斯克收购推特后,频繁现身行业峰会;库克每年雷打不动参加苹果开发者大会,本质都是“形象管理”。但周受资的不同在于,他选的场合更“精准”——F1围场既有全球影响力,又避开了政治敏感话题,堪称“高安全系数的战略露脸”。
科技巨头的体育野心:不止于“看比赛”
更深层看,周受资的F1之行,是科技巨头“体育争夺战”的缩影。
过去五年,科技公司对体育IP的争夺,早已从“买版权”升级到“生态绑定”。Meta砸10亿美元拿下英超东南亚版权,不是为了“转播费”,而是为了给元宇宙引流;苹果推出MLB直播,核心是推广Apple TV+;谷歌投资NFL“周日门票”,目标是绑定YouTube Premium用户。
TikTok的野心显然更大。如果说其他平台还在“内容端”发力,TikTok想做的是“全链条渗透”:
上游:和F1合作开发短视频独家内容(比如车手幕后、赛道数据可视化),吸引用户停留;
中游:通过挑战赛、直播打赏等功能,激活用户互动(去年世界杯期间,TikTok直播观看时长超10亿小时);
下游:对接品牌广告主,将F1的高净值用户转化为广告收入(奢侈品品牌在TikTok的广告ROI比普通平台高40%,Statista 2024)。
这盘棋一旦成了,TikTok不仅能补上“体育内容短板”,更能构建起“内容-用户-商业”的闭环,直接威胁Meta、谷歌的广告霸权。
普通人能看懂的信号:别只盯着“热闹”,看“规则”
最后说点实在的:对普通人而言,周受资现身F1,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本质上,这是一次“行业规则”的预演。未来几年,科技与体育的融合会更极端:你看到的F1短视频,可能是AI生成的个性化版本;你刷到的赛车手直播,背后是平台与车队的深度绑定;甚至你买的周边商品,都可能通过TikTok小店直接从新加坡寄到家门口。
而对职场人、创业者来说,更该明白一个逻辑:顶级资源永远在“小圈子”流动。围场俱乐部的门票难买,但它代表的“信息差”思维不难学——想突破圈层,先找到自己行业的“围场”:可能是一场行业峰会,可能是一次跨界沙龙,甚至是一次校友聚会。关键是,别只当“观众”,要做“玩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