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当今车企的竞争,拼的已不是轮胎快慢、马力高低,而是一场对“用户体验”理解深浅的比拼。套用一句老话,谁能把消费者放在心尖上,谁就掌控了下一个市场风口。广汽集团显然明白了这一点。8月13日,第四期“广汽大讲堂”在番禺总部拉开帷幕。现场大约800名员工来自集团各部门,以及本田、丰田、传祺等十余家投资企业,齐刷刷探讨一个主题:如何从“以用户为中心”这个抽象口号,走向能落地生根的实际行动。
开场环节,用户洞察部部长李雄一语中的:体验经济来临,“以用户为中心”不再是PPT里的花哨口号,而上升为关乎企业生死的核心战略。问题在于,这理念站在台上讲容易,真正往企业骨髓里渗透,然后引发动作反应,却难得很。他直接点名——“知行合一”才是成与败的分水岭。由此定下全场基调:必须在思维上推倒重建,同时又要让每一次用户接触都落到实处,还得让数据成为各部门协作的通用语言。这番话,不带丝毫鸡汤,倒像是当头棒喝,敲醒了一屋子被动等待风口的听众。
要知行合一,光有决心还不够,还得有方法论和路线图。于是,本期大讲堂请来两位实战大咖:中国用户体验行业扛鼎者黄峰,以及广汽自己的用户体验总监苗德国。这阵容堪称“知行”并重:有人擅长顶层设计,有人精于实地落地。
黄峰的讲解,逻辑犀利。他把所谓“用户型企业”拆成三个环节:第一,要敢于用用户的眼睛反复审视自己的创意,把用户需求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第二,要在环境、产品、服务、沟通四个层面搭建品牌与顾客间的深层链接,这远比简单的“买卖关系”微妙精妙得多;第三,要通过深度运营用户资产,让用户自发传递口碑,激活新的增长曲线。听起来高大上?他不玩虚的,现场就甩出小罐茶等真实案例,生动阐释怎么从价值定义、传递管理再到调整组织架构,实现品牌的“自我进化”
如果说黄峰是点燃思想的火把,苗德国则是把火种带回广汽工厂,烧到每一条装配线上。苗德国专门带来某车型为例,从品牌策略、用户体验、产品设计、营销、门店环境到周边生态,六个维度层层展开。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一个道理:用户体验绝不能局限于售前、售后某一个环节,而要贯穿于整个产品和服务旅程。与会员工一边听一边记录,座谈气氛,比某些企业的“闭门造车”要务实得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汽集团在幕后已悄然架起一整套用户洞察体系。专设用户洞察部,职能不仅限于用数据画漂亮图表,更着眼于战略创新和体验迭代。NPS全面体验管理体系也已搭建起来,为集团所有自主品牌的体验优化提供统一抓手,这不是碎片工作的堆积,而是系统性工程。现实中,只有组织架构完备,数据与行动对接顺畅,企业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乃至突破增长瓶颈。
现场互动热烈。不同行业的员工纷纷就自身业务与专家展开探讨。没有“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的尴尬,大家是真正围绕着“如何兼顾用户需求与公司效益”动脑筋。或许,只有在这样频繁思想碰撞、反复自我质疑的土壤里,企业才能长出可持续的创新果实。
归根结底,“广汽大讲堂”设置得层层递进:引发认知颠覆、引入方法论、结合公司实例,最后落实为切实可行的路径。与其说是一场讲座,不如称之为一次广汽集体“头脑体检”。这不是小修小补,而是能否迈入下一阶段的生死较量。体验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谁还守着老路不变,谁就是温水里那只被逐渐煮熟的青蛙。
今后的路上,广汽集团选择不靠运气,而用洞察、决心与系统性创新武装自己。未来可期,但前路不易。这一次,讲堂只是序章,“用户企业”才真正开始落地生根。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