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铺天盖地的中国汽车出海新闻,看得人有点精神恍惚。
什么“比亚迪欧洲销量超越特斯拉”、“中东土豪买爆中国车”,搞得好像三体人开着水滴已经打到太阳系,欧美日韩那些百年车企明天就要集体上天台,排队等着往下跳。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第一反应不是自豪,而是腰间盘有点突出。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残酷的真相,大家好像都不愿意提。
中国汽车出海,本质上不是去做生意,而是去逃难的。
对,你没听错,就是逃难。国内这个市场,已经不是卷了,是直接快进到了黑暗森林打击。友商之间不是在竞争,是在互相发送二向箔,谁都别想活。
你降价,我上配置;你上配置,我直接掀桌子。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新势力们现在的玩法,就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吃。
这种环境,叫“不务正业”。
所以出海,不是什么宏大叙事,而是求生本能。是在家里快饿死了,赶紧跑出去找点野菜吃。
至于能不能找到野菜,那就要看你去的是谁家的后院了。
先说欧洲,这个地方特别典中典。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来说,欧洲市场就像是修仙小说里的“上界”,灵气充裕(新能源渗透率高),但遍地都是修炼了几百上千年的老妖怪(大众、宝马、奔驰)。
我们的新势力们,就像一群刚刚筑基的散修,揣着几本不知道从哪淘来的秘籍,就想飞升上去跟人家抢地盘。
结果一上去,发现人家老妖怪们根本不跟你拼刺刀,人家直接请“天劫”——欧盟加关税。
这就叫降维打击。
当然,我们的散修们也很拼,头铁,硬顶着天劫也要卖。销量确实在涨,存在感也越来越强,搞得慕尼黑车展跟中国车企团建似的。
但这改变不了本质。本质就是,你在人家的主场,挑战人家的基本盘。欧洲人买车,尤其是买BBA,那不是买一个交通工具,那是买一种信仰,一种“我祖上就开这个”的惯性。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想打破这个,光靠冰箱彩电大沙发是不够的。你需要的是时间,是熬。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而在欧洲这片神奇的大陆上,还有一个更神奇的BUG,叫俄罗斯。
因为某些大家都懂的原因,西方不亮东方亮,欧美日韩车企跑路了,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真空。中国品牌现在在俄罗斯的渗透率超过60%,简直就是天堂。
这不叫出海,这叫捡装备。
但这个装备,是有毒的。前段时间俄罗斯媒体搞了个测试,说我们十七个品牌的车,有五个开两年就生锈了,同期的德系车还跟新的一样。
这就很尴尬了。
你以为你是去开拓市场的,结果人家把你当成“压缩毛巾”了,泡一泡水能用,但用完就扔,质量上不去,你永远都是个备胎。
这就叫坏了菜了。
写到这里我得声明一下,我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情绪到了,你就懂了。
然后是东南亚,中国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地方。
听起来是不是很666?但你仔细一看,这个“最高”,水分很大,主要是吉利老师开窍了,收购了马来西亚的宝腾。宝腾现在卖的车,本质上就是换壳吉利。你把自己左口袋的钱掏出来放进右口袋,然后说自己资产翻倍了,这事儿就有点玄学了。
除了宝腾这个“任意门”,在真正的东南-亚战场,尤其是在泰国、印尼这些地方,那根本不是我们的主场,那是“日系结界”。
丰田、本田、铃木,在这片土地上经营了几十年,从生产线到经销商,再到每一个修车铺的老师傅,都姓“日”。人家玩的不是产品力,是生态,是“金钟罩铁布衫”。
我们的车企冲进去,就像一个外地小伙,去挑战一个把持了当地所有菜市场的地头蛇。你车子再智能,自动驾驶再牛逼,有什么用?你连个螺丝钉都得从国内运过去。
这不是零部件,而是细到每一个螺丝钉的战争。
好在我们也悟了,开始在泰国疯狂建厂,搞配套。2025年一季度,光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就注册了420家。这个打法就对了,打不过你,我就变成你,在你家隔壁盖个更大的房子,天天请你邻居吃火锅。
讲真,有时候我都怀疑日本车企是不是有什么玄学,跟东南亚这片土地的八字特别合。
再看南美和北美,这两个地方可以放一起说,一个叫“有梦可以做”,一个叫“梦里啥都有”。
南美,是潜力市场。奇瑞、长城、比亚迪都在巴西建厂了,一副要扎根的样子。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看这种布局,就觉得特别像我年轻时候买的基金,销售经理告诉我,这叫“价值投资”,要看长期。
什么叫长期?就是现在不赚钱。
南美人民现在最爱的是啥?是菲亚特,是雪佛兰,是大众,清一色的燃油车。我们的新能源车过去,就像给一群天天吃烤肉的壮汉推销轻食沙拉,人家可能会礼貌性地尝一尝,但主食还是肉。
至于北美,尤其是美国市场,那不是市场,那是“禁区”。
那地方有一道无形的墙,上面写着“政治正确”。中国车企想进去,比唐僧取经还难,路上不是关税妖,就是法规怪,山顶上还坐着一个叫“消费者信任”的雷电法王。
妈的,这根本就不是生意!
所以你看,大部分车企都绕着走,最多在墨西哥搞点小动作,把那里当成一个中转站,但实际上也转不动。这不叫跳板,这叫自我安慰。
所以,聊了一圈,你会发现一个规律。
中国汽车真正卖得好的地方,要么是欧洲的BUG区(俄罗斯),要么是东南亚的自家亲戚(宝腾),要么就是澳洲、非洲这种,本身汽车工业约等于没有,大家都是外来户,谁来都一样,谁便宜谁牛逼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我们确实有机会。因为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在一个没有历史包袱的服务器里,我们这些“氪金玩家”优势就很大了。
但想在真正的核心战场——欧洲、美国、日韩——去跟那些经营百年的地头蛇掰手腕,那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营销问题,那是地球online的版本问题。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中国汽车出海,究竟在哪里真的好卖?
答案很扎心。
好卖的地方,都是“新手村”或者“BUG图”。真正难啃的“世界BOSS”,我们还在集结,连副本门都没摸到。
而出海的真正意义,也不是为了去征服世界,喊那些热血沸腾的口号。

它的意义在于,给国内这群已经杀红了眼、马上就要开启“自爆模式”的车企们,在游戏地图上,多开一个“复活点”。
在家里被人打残了,至少还能跑到国外去回回血。
能活着,就是一切。
但能过,就是能过。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