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最近的顺风车,早就不是什么温情脉脉的“顺路搭子”,它已经进化成了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级别的“都市丛林生存挑战赛”。
你以为你是乘客?错了,在司机师傅的商业模式闭环里,你是一个会走路的KPI,一个能移动的利润包,一个可以被优化的成本项。
这事的引爆点,特别典中典,就是那个“独享”变“群殴”的问题。你花着“独享”的钱,期待着一个安静的后座,可以思考一下人生,或者只是单纯发发呆。结果车门一开,好家伙,里面已经坐了三位大哥,后备箱还塞着两位,大家眼神交汇,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息,像一个塞满了人形挂件的压缩罐头。
司机师傅一脸无辜地告诉你,都是顺路的,都是缘分。
缘分个屁。这不叫缘分,这叫“共享经济的无序扩张”。
更骚的操作是高速费,这玩意儿现在已经成了当代炼金术。平台明明给你算好了路线,你选了不走高速,经济实惠,主打一个陪伴城市红绿灯。但司机师傅不这么想,他觉得你的人生需要加速,需要激情,于是油门一踩,直接给你带上了高速快车道。然后反手就是一个二维码,说,诶,兄弟,高速费AA一下。
你问平台不是算过了吗?他会用一种看穿世事的眼神告诉你,那是平台的算法,我这是人间的算法。不给?不给就给你扔在服务区,让你感受一下社会的温暖和凌晨的风。那一刻,你不是在坐车,你是在渡劫。你面对的不是司机,是雷电法王杨永信,正在对你进行电击治疗,治疗你那“不愿意多花钱”的臭毛病。
我作为一个常年出差的中年人,对这种事已经麻了。我最怕的不是多花那几十块钱,我怕的是那种巨大的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这辆车会从哪里再冒出一个人,你也永远不知道司机会在哪个路口突然跟你商量“另一笔生意”。这种感觉,就像在玩一个规则完全由对方制定的游戏,你唯一的权利,就是选择什么时候崩溃。
讲真,平台在这场大戏里扮演的角色,堪称一绝。它们永远在第一时间滑跪,道歉、赔偿、发券,态度好得让你觉得你才是错的。但你仔细想想,这些事后找补,有个锤子用?伤害已经造成了,你的时间、你的心情、你的脚踝(如果被赶下车的话),都成了平台公关稿里轻飘飘的一句“我们深表歉意”。
说白了,平台根本就不想管。
或者说,它们的“管”,是一种表演。它们制定了无数规则,什么“高速费承担方式”,什么“独享服务”,看起来天衣无缝,跟金钟罩铁布衫一样。但这些规则就像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道德标语,对于那些一心想把顺风车开成黑车的司机来说,这玩意儿连张草稿纸都不如。绕过平台私下交易,把一车人当压缩毛巾一样塞进去,这才是他们眼里最优的“降本增增增增效”。
为什么平台不管?因为真管的成本太高了。严格监管意味着要得罪司机,意味着运力下降,意味着数据不好看。所以它们选择了一条捷径:把监管的责任,巧妙地转移给了乘客。让你自己去分辨,自己去谈判,自己去留证据,自己去投诉。这是一场典型的“谁弱谁活该”的黑暗森林法则。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共享出行的监管难题,关键也不在那些高大上的算法,而在这些想方设法钻空子的“民间高手”。他们总能找到规则的漏洞,用最原始、最不讲理的方式,对你进行降维打击。只要司机师傅脸皮够厚,尴尬的就是乘客。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损,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这事儿怎么解?无解。
别指望平台发善心,也别指望司机都变成活雷锋。资本的逻辑就是逐利,人性的逻辑就是趋利避害。你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次顺风车都当成一场玄幻小说里的“夺舍”。上车前,默念三遍“我是来战斗的,不是来享受的”。手机全程录音录像,重要物品随身携带,随时准备打开110。
这听起来很荒诞,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本来是为了城市温情和资源共享而生的东西,最后变成了一个考验人性的修罗场。说起来,我楼下超市的鸡蛋又涨价了,这世道真的离谱。
最好的防守是什么?是不给对方进攻的机会。要么你就老老实实打专车,用钱买确定性。要么你就做好心理建设,把顺风车当成开盲盒,开出什么是惊喜还是惊吓,全凭天意。
至于那些“顺风车应该回归初心”的呼吁,听听就行了。初心这东西,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脆弱得就像一张纸。你跟一个满脑子都是“这单还能拉几个”的司机谈初心,他可能觉得你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在一个规则不被敬畏的场子里,任何美好的设计都会被扭曲成最丑陋的样子。你以为你在第二层,司机在第一层,其实平台在第五层,它看着你们斗智斗勇,然后默默抽走了服务费。就问你,气不气?简直就是耍流氓!但没办法,乘客就是最老实的那批人,而欺负老实人,是某些商业模式里刻在基因里的爽点。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