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接入Hi技术,“华系”车队又添新人
这年头,车企跟华为牵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8月14日传出的消息真够劲爆的(宝骏要用华为的Hi模式!)这事儿从财联社的报道里炸开了锅。知情人士透露,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升级,宝骏品牌或采用Hi模式。上汽通用五菱那边的回应很官方,就一句话:“以官方发布为准。”
不过说实话,这事儿其实早有苗头。之前就有小道消息说,宝骏将于今年底推出一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15万元级SUV。搞了半天,这就是双方Hi合作模式下的首款车型?看来这事儿板上钉钉了。
Hi模式再加新面孔,华为车圈扩张停不下来
华为在车这一块儿,其实有好几种玩法。最开始是标准化零部件模式,就是单纯卖配件,比如车联网模块、激光雷达这些玩意儿。后来搞出Hi模式,全栈解决方案都包了,需要华为和车厂一起深度参与。再后来又出了智选车模式,这就更狠了,华为几乎全包,车企就像个代工厂。
Hi模式的核心思路很明确 - 帮车企提升智能化水平,重点是智能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这两块儿。这对传统国企来说挺有吸引力的,因为他们在三电系统方面有底子,不需要完全依赖华为,但是在智能化这块儿确实需要外援。
瞧瞧现在跟华为搞Hi模式的都是谁?北汽蓝谷的极狐汽车、长安的深蓝汽车、广汽的传祺汽车、东风的岚图汽车,清一色的传统国企。这些老牌车企心里有数,自己造车的功底扎实,但是在智能化这条路上起步晚了,跟华为合作能快速补上短板。
消费者的选择很现实:要华为就要全套
问题来了,消费者买账吗?看销量就知道了。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问界系列卖得风生水起,而Hi模式的车型销量就比较一般了。这说明啥?消费者的逻辑很简单:既然要华为,那就要个全套的,“半个华为”有什么意思?
这就是现实。问界M9的内外设计、座舱、动力甚至销售渠道,都是华为负责,赛力斯就负责生产。消费者一看,这不就是华为造的车嘛!而Hi模式的车型呢?华为只负责智能化这一块儿,其他还是车企自己搞,消费者感觉”华为味儿”不够浓。
也难怪北汽、上汽、广汽这些企业后来都跟华为搞了智选车合作。北汽除了Hi模式还选择合作了尊界,上汽即将推出尚界,广汽也要推华望。市场反馈太直接了,不得不调整策略。
宝骏为啥选择Hi模式?有自己的小算盘
说回宝骏这次的选择。为什么不直接上智选车模式,非要搞Hi模式?
首先是华为已经明确表示不再新增”界”系列车型了。这条路基本堵死了,想搭车都没机会。
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定位很特殊。他们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都是亲民路线,用五菱自己的话说就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意味着车型单价不会太高,搞科技配置含量过高的智选系列根本不现实。消费者买个十几万的车,你弄个几万块钱的智能配置上去?那不是找不自在嘛。
最后一点更关键。宝骏之前选择的大疆视觉智驾方案并没有带来销量提升。既然大疆不行,那就试试华为呗。华为除了”高配”的激光雷达智驾方案,其实也有视觉模式的ADS SE版本。这个版本成本相对低一些,正好符合宝骏的需求。
“华系车”概念背后的行业逻辑
说到”华系车”这个概念,其实挺有意思的。以前我们习惯说日系、德系、美系,现在华系也开始有声音了。华系车是指中国本土汽车品牌所生产的汽车。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华系车的品牌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华为的参与给”华系车”带来了新的定义。传统的华系车是指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自主品牌。而现在,跟华为深度合作的车型也开始被称为”华系车”。这里面有个微妙的区别:前者是纯血的中国品牌,后者是”华为赋能”的中国智造。
从技术实力上看,华为确实有这个资格。HUAWEI ADS 4 全新 WEVA 架构,驾驶更安全,体验更丝滑,迈向 L3。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领域,华为的技术确实走在前面。
宝骏的算盘能打响吗?
宝骏这次跟华为合作,能不能成功还真不好说。从产品定位来看,15万元级别的SUV确实是个不错的细分市场。价格不算太高,又能体验到华为的智驾技术,对消费者来说有一定吸引力。
但是挑战也很明显。首先是品牌认知度的问题。宝骏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是偏向于经济实用型品牌,突然要打智能化牌子,消费者能不能接受是个问题。
其次是竞争激烈。15万元这个价位段,比亚迪、吉利、长安都有强力产品,宝骏想要突围并不容易。即便有华为的技术加持,也需要在产品力和性价比上做出差异化。
最后是合作模式的磨合。Hi模式需要双方深度配合,宝骏和华为之前合作经验不多,能不能快速磨合出好产品,这是个考验。
不过话说回来,宝骏敢于尝试也是好事。汽车行业现在就是这样,不创新就等死,创新了还不一定能活。但至少有了更多可能性,对消费者来说也多了一个选择。
看看年底这款新车到底长什么样,到时候市场会给出最直接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