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

曾经引以为傲的智能汽车,如今在不少车主手里,正变成一块块沉重的“智能砖头”。

这话夸张?

现实更荒诞。

你打开手机,车辆App图标灰了——点不动,连不上。

远程启动空调?

失效。

提前解锁车门?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没反应。

查看车辆位置?

黑屏。

不是手机故障,不是网络中断,是车企跑路了,服务器关了,后台没人管了。

车还在,但已经死了。

这真是个别品牌的倒霉事?

远不止。

威马之后,高合、哪吒、合创……这些曾在车展上聚光灯下闪耀、广告铺满地铁站的新势力,一个接一个陷入泥潭。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车主起初以为只是资金周转困难,谁能料到,最后连车都废了?

车主社群粗略估算,全国被波及的用户可能早已突破十万人。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每天在微信群、论坛、投诉平台上真实上演的困境。

买车时,销售拍胸脯:“终身免费车联网流量!”

多诱人——导航、远程控制、OTA升级全包,不用操心流量费。

如今回头看,那不过是一张画在空气里的饼。

车企资金链断裂、团队解散、服务器停机,“终身服务”连三个月都撑不住。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有车主苦笑:“终身免费?

原来是指车企‘终身’不存在了,所以不用收费。”

心酸,但真实。

车联网一断,车就不再是智能终端,而是一台被拔掉电源的机器。

四十度高温,想提前开空调?

不行。

商场地下三层找不到车?

别指望App闪灯鸣笛。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最致命的是,电池健康度、车辆是否被非法移动、动力系统状态……这些原本实时可见的信息,现在全黑。

你站在车外,对车内一无所知。

这种失控感,比抛锚更令人焦虑烦躁。

有人问:不能自己装流量卡吗?

理论上可以,实际上没用。

远程控制依赖车企自建云平台和后台系统,不是插张SIM卡就能恢复。

就算自费买流量,App照样打不开,指令发不出去。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后台服务器一关,整个生态崩塌。

就像智能音箱,厂商倒闭,哪怕连着Wi-Fi,也只是个会发光的塑料块。

个体车主能做什么?

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于是,受害者自发组织,在微信群、QQ群、小红书小组里抱团取暖。

群里每天刷屏:“高合服务器还能连上吗?”

“哪吒流量卡还能续吗?”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合创配件哪里买?”

大家互相分享信息:哪个物联网卡兼容性稍好,哪个第三方平台勉强能读部分数据。

但这些都是止痛药,治不了病根。

没人能重启那个已经消失的后台。

讽刺的是,当初吹嘘的“高度集成智能系统”,如今成了车主自救的最大障碍。

传统燃油车哪怕4S店倒闭,普通修理厂拿扳手、万用表照样能修。

新能源车不行——尤其是主打“全栈自研”的品牌,从电池管理系统到电机控制逻辑,全是封闭、加密、不开放的。

没有官方授权,连诊断接口都读不出数据。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车拖到维修厂,师傅第一句往往是:“这车修不了,没权限,也没资料。”

这就引出更现实的问题:车坏了,去哪儿修?

车企一倒,售后体系像被抽掉脊椎。

全国授权4S店一夜关门。

技师遣散,配件清仓,维修手册消失。

官方渠道彻底失联。

第三方维修厂绝大多数对这类“烂尾车”敬而远之。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为什么?

门槛太高。

“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是高压系统,操作不当有触电甚至起火风险。

国家规定,维修必须具备特种作业资质,配备专用绝缘工具、电池检测设备、高压断电装置。

一套设备动辄几百万。

对县城维修厂,这笔投入根本回不了本。

更糟的是,这些品牌用定制化配件。

某款高合车型的电池包,外壳结构、接口定义、通信协议全是独家设计,市面上无通用替代品。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原厂停产,配件成“绝版”。

有车主跑遍长三角汽配城,三个月只在一个角落找到一块报废车上拆下的电池模块,卖家还不敢保证能用。

那些高度集成的域控制器、智能座舱主机,坏了基本等于整机报废。

就算有维修厂冒险接单,报价也常让人倒吸凉气。

有网友分享,哪吒U行驶中突然动力中断,拖到一家自称“能修新势力”的店,师傅连诊断仪都没接,先收800元“开机检测费”。

查半天,说是VCU(整车控制器)故障,更换两万八,还不包后续问题。

车主当场傻眼:“这比买二手车还贵!”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可不修又不行,车停着就是废铁。

绝境之下,动手能力强的车主被迫“自救”。

他们研究电路图,学习高压安全规范,在B站看拆解视频,自购二手示波器和诊断设备。

有人真修好了车,更多人越修越糟。

一位威马车主在论坛写道:“我本来是程序员,现在快成汽修工。

可就算学会换电池,万一BMS(电池管理系统)出问题,我连代码都看不到,怎么修?”

这种“被迫专业化”暴露一个深层问题: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建立在厂商持续运营前提下。

前提消失,“智能”即“脆弱”。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传统汽车设计哲学是“去中心化”——部件尽量独立,坏了可单独更换。

很多新势力反其道而行,把所有功能集成到几个核心控制器,美其名曰“软件定义汽车”,实则把用户牢牢绑定在自家生态。

生态一崩,整车瘫痪。

如果说智能失联和维修无门是对日常使用的打击,金融层面的崩塌,则是对车主财产的致命一击。

你的车可能刚买两年,账面价值十几万,现实中已是“负资产”——卖不掉,还可能倒贴钱脱手。

先看保险。

保险公司是最精明的风险管理者。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品牌一出经营异常,系统立刻列入高风险名单。

车主续保时,要么被拒,要么保费翻倍。

有合创车主反映,去年商业险三千多,今年报价飙到七千,还附加免责条款:“动力电池故障不赔”“远程系统失效导致的损失不赔”。

保险公司不是不讲理,是清楚:这类车出险后,配件难找、维修难做、定损困难,赔起来成本太高。

再看二手车市场。

新能源车本就贬值快,品牌一倒,残值雪崩。

二手车商直言:“收一辆威马,等于收一堆电子垃圾。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卖不出去,拆了也没人要。”

一位高合车主挂车三个月,最高报价仅原价25%,还要求“自提、不包过户、出问题概不负责”。

最后他放弃卖车,停在地下车库,每月交停车费,权当养个“铁疙瘩”。

更麻烦的是,这类车连贷款都做不了。

银行评估抵押物,参考品牌稳定性、售后网络、残值率。

品牌退市,车辆立刻失去融资功能。

有车主想用旧车抵押换新车,银行直接拒绝:“这车不在认可品牌清单里。”

连基本金融属性都丧失,车还能叫资产?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于是,本该由企业承担的失败成本,全压在普通消费者肩上。

他们不仅损失购车款,还要承担高昂持有成本——保险、停车、偶尔的“抢救性维修”。

更深远的是,很多人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信任危机。

“下次买车,打死也不碰新势力。”

这种声音在车主群里越来越常见。

问题真出在“新势力”这三个字?

未必。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传统车企转型做新能源,同样可能踩坑。

关键在于,造车从来不是靠PPT和发布会搞定的生意。

它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稳定供应链、健全售后体系,以及——对用户负责到底的承诺。

过去几年,太多企业把造车当成资本游戏:先融资,再烧钱营销,快速上量,最后IPO套现。

至于车卖出去之后怎么办?

没人认真想过。

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些品牌设计之初,就没打算做十年以上售后服务。

逻辑是:“等用户发现服务缩水时,早就换车了。”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这种短视思维,在行业高歌猛进时被掩盖,市场一降温、资本一退潮,问题集中爆发。

最无辜的,永远是相信广告、掏真金白银的普通家庭。

当然,并非所有新势力都如此。

比亚迪、吉利极氪、长安深蓝,虽也主打智能电动,但背靠大集团,供应链和售后体系相对稳固。

即便遇困,也有资源兜底。

但纯靠融资撑起的独立品牌,融资一断,立刻原形毕露。

这给消费者提了个醒:买车不是买手机,不能只看参数和颜值。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厂商实力、服务体系、长期战略,同样重要。

这场“烂尾车”危机,也暴露监管滞后。

国家对车企准入有严格要求,但对退出机制、用户数据迁移、售后保障延续等环节,几乎无强制规定。

车企可轻松宣布“战略调整”,却没人管几十万车主的车怎么办。

有法律专家建议,未来应建立“车企退出保证金”制度,或强制车联网服务与车辆硬件解耦,确保品牌消失后基础功能仍可维持。

但这些讨论,目前还停留在纸面。

回到车主,能做的其实有限。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除了维权、抱团、自救,只剩等待——等政策出台,等行业反思,等下一个靠谱品牌出现。

等待的过程,是煎熬。

每天看着车库里的车,五味杂陈。

它曾是通勤工具,是家庭出行伙伴,是科技生活象征。

现在,只是个提醒:在技术狂潮中,别忘了问一句——如果明天这家公司不在了,我的车还能用吗?

现在是2025年10月,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靠讲故事、炒概念起家的品牌,正被市场无情淘汰。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留下的,必须证明自己不只是会造车,更懂得如何对用户负责到底。

可对已买“烂尾车”的人,这些宏观叙事太遥远。

他们只关心:今天能不能找到一块靠谱的电池?

明天App会不会突然恢复?

后天保险公司还会不会收我的车?

这些问题没有宏大答案,只有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挣扎。

而正是这些挣扎,构成这个时代最真实的注脚。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你可能会想,既然风险这么大,为什么还有人买新势力?

答案很简单:因为希望。

人们希望更好体验、更低能耗、更智能交互。

这种希望没错,错的是利用希望收割信任的人。

技术可以迭代,资本可以流动,但信任一旦崩塌,重建比造一辆车难得多。

所以,下次站在展厅里,听销售激情介绍“终身服务”“永不掉线”“软件持续进化”时,多问一句:如果你们公司三年后不在了,我的车怎么办?

如果对方支支吾吾,或一笑带过,那你必须三思。

车不是快消品,它陪你风里来雨里去,值得一个更踏实的承诺。

新能源车烂尾潮爆发!百万车主被坑惨,修不了车、质保还玩失踪?-有驾

而此刻,在无数城市地下车库里,那些沉默的“智能砖块”仍在等待。

它们曾经闪耀,如今只能靠车主的一点点坚持,勉强维持最后一丝“活着”的迹象。

这不是科幻电影,这就是2025年,一部分中国车主的真实日常。

智能汽车的承诺,不该以用户的绝望为代价。

当一辆车连最基本的“能开、能修、能卖”都做不到时,再炫酷的屏幕、再流畅的语音助手,又有什么意义?

绝对没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