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900随卫星升空
8月16号,领克汽车官方放出消息,他们家的旗舰SUV——领克900,正式成了“吉利星座”发射任务的指定用车。也就是说,这辆车会全程陪着“领克900号”卫星一起上天。这颗卫星可是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四轨道上的第11颗,估计再过两个月,吉利在天上运行的卫星就能达到64颗了,到时候全球都能无缝覆盖。
这次“汽车+航天”的跨界合作,简直是在重新定义智能出行的边界,感觉特别酷!
汽车造星布局
一、汽车造星背后的野心
吉利搞航天,可不是一时兴起。从2018年投资时空道宇开始,吉利就已经在悄悄布局了。现在他们已经建成了全球首个集通信、导航和遥感于一体的卫星星座,目前已经有41颗卫星在天上运行,计划到2025年完成第一期总共72颗卫星的部署。
而领克900,就是首款搭载卫星通信功能的旗舰车型。它的探索版直接配备了双向卫星消息和卫星电话功能,就算你在沙漠、山区这种没信号的地方,也能发消息、打电话,关键时刻还能紧急呼救和精准定位。这种“天上一颗星,地上一辆车”的组合,其实是在打造一个“永远不掉线”的出行安全网络。
航天技术赋能汽车升级
二、航天技术怎么把汽车给“升级”了?
领克900的卫星护航,可不是光为了炒作。它用的是吉利自己的“吉利星座”系统,能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这在成都太古里这种路况复杂的区域,竟然能在0.3秒内就预判到行人,并自动刹车,安全性能直接拉满。
更厉害的是,车里还装了卫星通信模块,就算地面网络断了,车子也能继续传数据。比如在亚冬会期间,吉利的车队就是靠这个卫星通信,实现了车辆的精准调度,结果是零事故、零延误、零投诉,表现相当稳。
这其实就是一种“天地一体化”的设计思路,让汽车不再受地域和信号的限制,真正做到了“走到哪,连到哪”。
跨界合作的现实挑战
三、跨界合作的现实挑战
虽然汽车和航天结合的前景看起来挺吸引人,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难题。比如说,低轨卫星的维护成本非常高,一颗卫星每年的运维费用可能就得几百万元,怎么算都得考虑清楚投入和产出能不能对得上。
更关键的是,用户到底会不会为这些卫星服务花钱?现在领克900的卫星通信功能只在探索版上标配,基础版有没有选装还不清楚,市场到底认不认可,还得看后续表现。
另外,卫星信号的延迟问题也值得关注,大概有100毫秒左右,这个延迟会不会影响自动驾驶的判断,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实测数据来验证。
汽车科技新变革
四、行业变革的“火药桶”
这场跨界的合作,正在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比亚迪和中国电信联手推出了支持卫星通信的车型,而长城汽车早在2025年3月就拿到了车载通信系统的专利,里面还提到了卫星通信的集成天线。华为、大疆这些科技巨头,也在悄悄布局低空通信网络。
就像极氪科技集团的CEO安聪慧说的:“未来智能汽车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比谁能提供更强大的时空信息服务。”
当汽车不再只是在地上跑,当我们的出行场景从地面扩展到太空,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上天入地”的出行生态,到底是技术带来的美好乌托邦,还是资本炒作出来的新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