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路上的绿色牌照汽车越来越多,电动汽车已经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了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伙伴。
很多人在享受它带来的安静、平顺和低使用成本的同时,心里也揣着一个共同的疑问:这电动汽车的电池,到底该怎么充电才最科学?
咱们经常听到两种说法,一种是像用以前的老手机一样,非得等电量快耗尽了再插上充电器,这叫“用完再充”;另一种则恰恰相反,只要有条件,车一停下来就接上电源,让电量随时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叫“随用随充”。
这两种习惯,一个看似省心,一个看似爱惜,究竟哪一个才能让咱们车里那块最昂贵的部件——动力电池,活得更久、更健康呢?
这可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几年的用车成本和体验,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聊透彻。
首先,我们得破除一个流传已久的老观念。
很多人坚持“用完再充”,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十几年前镍镉电池的记忆里。
那时候的电池确实有一种“记忆效应”,如果你不把它把电放干净就充电,它就会“忘记”自己全部的容量,导致越用越不耐用。
但是,朋友们,时代早就变了!
现在我们电动汽车上用的,不管是追求高能量密度、让车跑得更远的三元锂电池,还是以安全耐用著称的磷酸铁锂电池,它们都属于锂离子电池的范畴。
这种电池压根就没有所谓的“记忆效应”,反而,它们最害怕的就是被过度“饿肚子”,也就是深度放电。
把电量用到快要自动关机的地步,对锂电池来说不是一次彻底的循环,而是一次实实在在的伤害。
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这种伤害有多大。
先说三元锂电池,它因为能量密度高,常常被用在那些标榜长续航的车型上,但它也相对“娇气”一些。
每一次你把电量开到只剩百分之几,电池内部的正负极材料结构就会因为过度释放锂离子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塌陷和损伤,这种损伤是物理性的,是不可逆的。
打个比方,就像一块海绵,你每次都把它拧到干得不能再干,久而久之,海绵的纤维就会断裂,吸水能力大不如前。
有专业测试数据表明,一块全新的三元锂电池,在经历仅仅一百次左右的深度放电循环后,其总容量就可能永久性地下降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这意味着,你原本能跑五百公里的车,可能以后充满电也只能跑三百多公里了,这损失的续航可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更严重的是,长期深度放电还容易在电池内部催生出一种叫做“锂枝晶”的针状结晶物,它会像刺一样,有刺穿电池内部隔膜的风险,一旦隔膜被刺穿,就会造成内部短路,充电时热量会急剧增加,电池鼓包、热失控的风险也会随之攀升。
再来看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它以结构稳定、寿命长而闻名,被大家看作是“皮实耐用”的代表,但它同样经不起“用完再充”的折腾。
深度放电一样会破坏其内部稳定的橄榄石结构,导致电池的内阻显著增加。
内阻增加是个什么概念呢?
通俗点说,就是电池内部电流通过的“道路”变窄了、堵塞了,充电的时候电不容易进去,放电的时候电也不容易出来。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充电速度变慢,开车时感觉动力“发虚”,而且能量在“拥堵”的过程中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掉,进一步加速电池的老化。
如果散热不及时,这位“硬汉”也可能会被过高的温度“憋”到鼓包,一旦发生鼓包,这块电池也就基本宣告了它的使用寿命走到了尽头。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用完再充”这个习惯,对于我们今天主流的电动汽车来说,都是一个应该被彻底摒弃的错误做法。
那么,正确的答案自然就指向了“随用随充”。
这种“少食多餐”的充电方式,才是真正符合锂电池工作原理的“养生之道”。
锂电池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它在中间电量区间工作时最为“舒适”和稳定,大概就是电量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九十之间。
我们并不需要精确地去计算,只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比如每天下班回家,如果车位有充电桩,就顺手插上;或者在商场、单位等有充电设施的地方,利用停车的碎片时间给车辆补电。
这样一来,电池大部分时间都能保持在一个比较健康的电量水平,避免了进入低电量区域所带来的各种损害。
这种“随用随充”的浅充浅放模式,对两种电池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对于三元锂电池,可以有效延缓电极材料的老化,保持锂离子的活性,让续航里程更加坚挺,不会出现电量突然“跳水”的情况。
而对于磷酸铁锂电池,这种好处更是被成倍地放大了。
有研究显示,在实验室条件下,一块磷酸铁锂电池如果每次都从零充满,其循环寿命大约在两千次左右。
但如果采用小幅度的浅充浅放,比如电量在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之间循环,它的理论循环寿命竟然可以达到数万次之多。
这是一个惊人的差距,意味着在车辆的整个使用周期内,你几乎可以不用为电池的衰减问题而烦恼。
当然,“随用随充”也需要讲究科学方法,不是说可以完全随心所欲。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大家注意。
第一,为爱车设定一个“健康底线”,日常用车尽量不要让电量低于百分之二十。
当电量接近这个数值时,就应该主动去寻找充电桩了。
第二,充电并非越满越好。
对于三元锂电池的车主来说,日常通勤使用,建议充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就可以停止了。
因为在满电状态下,三元锂电池的化学活性最强,内部压力也最大,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加速老化。
只有在准备跑长途前,才有必要将它完全充满以获取最大续航。
而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车主来说,由于其化学性质更稳定,可以放心地充到百分之百,这对电池本身没有坏处,反而还有利于电池管理系统校准电量。
这里就引出了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定期进行一次完整的充电。
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其电压平台比较平坦,长期浅充浅放可能会让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对真实电量产生误判,导致你看到的表显续航不准。
因此,建议每隔一到两个月,可以找个机会,特意将电量用到比较低(比如百分之十五以下),然后使用慢充,一次性将电池完全充满到百分之百,让车辆静置一小段时间。
这个过程相当于对电池进行一次“深度体检”和“数据校准”,让管理系统重新学习和修正电池的状态,这样你的续航显示才会更准确。
最后,要正确看待快充和慢充。
家用的交流慢充,电流平稳,发热量小,对电池是最温柔的呵护,是日常补能的首选。
而公共充电站的直流快充,虽然速度快,但其大电流会给电池带来更大的负荷和更高的温度,偶尔应急使用完全没问题,但不建议作为日常的主要充电方式。
把它看作是赶时间时吃的“快餐”,而慢充才是营养均衡的“家常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