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理想汽车新发布的纯电SUV理想i8搞了个“硬核”测试,结果在网上炸开了锅。测试视频里,这辆重约2.6吨的轿车,跟一辆重达8吨的乘龙卡车来了个“硬碰硬”。碰撞后,卡车驾驶室受损严重,几乎压在i8车窗上,而理想i8的乘员舱却保持完整,A/B/C柱都没变形,气囊全开,电池也没事。这画面让不少网友直呼“看不懂”,纷纷质疑卡车的安全性。
事情一出,涉事三方都迅速发声了。理想汽车赶紧解释,说这次测试是他们委托国家级检测机构——中国汽研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自家i8新车那套“短前悬安全结构”到底靠不靠谱。他们强调,测试模拟的是现实中轿车与大车对撞的危险场景,卡车只是作为“碰撞靶车”随机购买的二手车,绝对没有针对或者评价其他品牌的意思,更不存在竞争关系。理想还自豪地表示,i8开发时就对标了高安全标准,这次测试结果也证明了它的被动安全实力。
作为执行方的中国汽研也出来“背书”。他们声明,这次测试是理想汽车根据普通公路常见事故形态定制的“非标准”测试,核心目标就是验证理想i8的安全性,不涉及对卡车性能的评价。机构本身是国资背景,一直坚持科学公正,数据和结果都经得起推敲。
而被“卷入”风波的东风柳汽(乘龙卡车母公司)反应就比较强烈了。他们连发声明,指出测试条件“非常规”,比如没公开车辆状况、具体环境参数等,结果跟公众常识偏差太大,容易误导消费者。东风柳汽认为,这种行为可能影响品牌形象,也超出正常商业竞争范畴,强调自家产品安全体系基于“真实场景防护”,反对贬损同业。
有汽车行业专家分析,这种重量悬殊的碰撞,结果往往跟直观感受相反。小车撞大车,小车受损严重是常态。这次测试中卡车出现异常状态,自然引发公众疑问。专家也提到,像中国汽研这样的权威第三方机构,有国家认证资质,专业性和公信力是行业公认的,委托测试本身是常见做法。
不过,这场围绕“非标准碰撞测试”的争议,也让大家再次关注起汽车安全测试的规范性和传播方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科学、客观地展示车辆安全性能,避免不要的误解,或许是车企和测试机构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了解不同测试的性质和目的,理性看待结果,也至关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