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的汽车圈里,总是不缺热闹看。
这不,理想汽车的当家老板李想,又在网上发表了一番挺有意思的言论。
他说,他们理想汽车推出的新车,不管是以前的理想ONE,还是现在的L9、MEGA,甚至还提到了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i8”,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低开高走”。
什么意思呢?
就是刚出来的时候,总是一片质疑的声音,大家不看好,销量也平平,这叫“低开”;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用过的人都说好,口碑上来了,销量也就跟着上去了,这就叫“高走”。
李想把这归功于他们公司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就是他引用的那句英文“Think Different”,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用户需求,拿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话听着,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充满了创新者的自信和一点点孤独感。
就好像一个大厨,精心研发了一道新菜,口味特别,刚端上来的时候,食客们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尝过之后才发现是人间美味。
听上去,理想汽车就是这么一个特立独行、最终用产品实力说话的“厨师”。
这个说法,给理想汽车的品牌形象又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不过,现在的网民们可都是火眼金睛,记忆力也好得很。
李想这番“低开高走”的感慨一出来,马上就有人觉得味道有点不对。
大家伙儿回想了一下,发现理想汽车在宣传上,好像有点“看人下菜碟”的意思。
具体来说,就是当理想汽车销量好的时候,特别是每周销量数据出来,力压群雄、独占鳌头的时候,那官方发布的周榜是又快又及时,图表做得清清楚楚,红色的增长数据特别显眼,有时候字里行间还会跟其他竞争对手来个小小的“互动”,那股子春风得意的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那个时候,他们谈的是市场份额,是实打实的销量,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出来的票。
可一旦销量数据没那么亮眼了,比如增长慢了,或者被对手超过了,那周榜可能就“难产”了,不发了。
这时候,李想本人就往往会站出来,不谈具体的数字了,开始跟大家聊理想、聊哲学、聊用户思维、聊长期主义。
就像这次的“低开高走”论,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对现状的解释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种“顺风吹数据,逆风讲故事”的操作,次数多了,难免会让一些人觉得,这是不是一种公关话术,用来稳定军心、管理市场预期的?
就像咱们身边有的朋友,事情办得顺的时候,说自己能力强、方法对;事情不顺的时候,就说这是必经的挫折,是在积累宝贵经验。
不能说错,但听多了总觉得有点微妙。
而且,这次的说法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矛盾点。
就说他提到的那个“理想i8”吧,虽然我们现在市面上没看到这款车,但就以他指代的某款新车为例,李想在前不久还表示过,这款车市场反应很好,因为它所在的赛道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产品力非常强。
这给人的感觉是,这车一出来就应该是王炸,应该是高开高走的。
可现在又把它放进了“低开高走”的队伍里,这就让人有点糊涂了。
一个没有对手、反响热烈的产品,为什么还需要经历一个“低开”被质疑的阶段呢?
这前后的说法不太一致,也让他的整套理论的说服力打了一点折扣。
当然,咱们也不能光听老板们怎么说,最终还是要看实实在在的数据。
从官方给出的信息看,那款新车(原文称i8)的表现其实并不算差。
比如八月下旬开始交付,到九月底的目标是保障八千辆,争取冲击一万辆。
对于一款售价三十多万的车来说,刚上市一个多月能有这个交付量,已经相当不错了。
当然,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看它能不能在新鲜劲儿过去之后,还能保持稳定的销量。
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理想MEGA。
这款车刚上市的时候,可以说是理想汽车遭遇的最大一次滑铁卢。
它那个独特的造型,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销量一度非常惨淡,每个月只有几百辆,对于一直顺风顺水的理想来说,这简直是当头一棒。
这绝对是“低开”的典型案例。
但是,奇迹发生了。
最近两个月,MEGA的销量居然连续突破了2000台。
要知道,这可是一款售价超过五十万的纯电动MPV,能有这个成绩,可以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从MEGA的经历来看,李想的“低开高走”理论,确实在现实中上演了。
然而,一块糖的甜,可能掩盖不了另一块糖正在融化的焦虑。
真正让理想汽车感到压力的,恐怕不是MEGA的起死回生,而是他们一直以来最依赖的销量支柱——L系列的表现。
L7、L8、L9这“三驾马车”,是理想汽车的绝对主力,也是他们的利润来源。
但数据显示,L系列的销量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了下滑。
这才是动摇理想根基的真正隐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理想汽车曾经引以为傲的“护城河”正在变浅。
过去,理想凭借着对中国家庭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开创了“增程式动力+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成功模式,在三十到五十万价格区间的家用SUV市场里,几乎没有对手。
但现在,这套打法已经被所有人都学会了。
你打开汽车网站看看,现在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国产新能源车,很多也开始给你配大屏幕、小冰箱,座椅也做得舒舒服服,空间也很大。
当你的独门秘籍变成了行业标配,而且别人卖得比你便宜得多的时候,你的优势自然就被削弱了。
竞争对手像问界、零跑这些品牌,都在用更低的价格和相似的配置,来抢夺原本属于理想的市场。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理想和同样以增程式起家的问界,现在都在拼命地发展纯电动车型了。
因为他们都清楚地看到了,增程式汽车的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
要想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在技术含量更高的纯电领域,建立起自己新的、更宽的“护城河”。
所以,李想在这个时间点出来讲“低开高走”,一方面是在为MEGA的成功喝彩,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在为L系列面临的挑战和公司整体的转型,提前做好舆论上的铺垫,告诉大家,暂时的困难和质疑都是正常的,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情,理想汽车的未来依然能够“高走”。
这既是一家明星企业面对现实压力的真实写照,也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一个缩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