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万公里,90%电量,Model 3电池寿命实测

最近,一个关于电动车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很多人看了之后都觉得有点颠覆自己的认知。

事情是这样的,在澳大利亚,有位开网约车的师傅,他开的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短短4年时间里,竟然跑了41万公里。

这个里程数已经相当惊人了,要知道,我们地球赤道一圈也就4万公里,这等于说这辆车绕着地球跑了整整十圈。

但最让人吃惊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这辆车的电池。

41万公里,90%电量,Model 3电池寿命实测-有驾

经过专业机构检测,跑了这么远之后,它的电池健康度居然还保持在90%左右。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太相信。

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经验里,别说汽车电池了,就是一个手机,用个两三年电池就不行了,续航掉得特别快。

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想,手机这么小的电池都这么不耐用,那电动车上那么大一块电池,价格又那么贵,是不是开个几年就得花大价钱去换?

这种对电池寿命的担心,可以说是很多人在考虑买不买电动车时,心里最大的一个疙瘩。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跑了41万公里电池还这么好的例子,自然会让大家觉得,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它是不是一个特殊情况,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有参考价值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仔细看看这辆车的具体情况。

这是一辆2021年款的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车主是网约车司机,这就决定了这辆车的使用强度非常高,不是咱们普通家用车能比的。

它不是停在车库里偶尔开一开,而是几乎天天都在路上高强度地跑。

检测报告也写得很清楚,这辆车搭载的是一块60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在跑了41万公里之后,电池管理系统读取的数据稳定在88%到90%之间。

41万公里,90%电量,Model 3电池寿命实测-有驾

这个数据不是车主自己说的,是专业机构测出来的,所以可信度很高。

更关键的一点是,这辆车的使用方式非常真实,完全还原了我们普通人,尤其是运营车辆的用车场景。

数据显示,它的充电记录里,有71%是在家里用交流慢充,剩下的29%是在公共充电桩上用的直流快充。

我们平时总听说,快充对电池伤害大,要尽量少用。

但这辆车接近三成的电量都来自快充,电池依然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这就说明,如今的电池技术和管理系统,已经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了。

那么,这辆车电池能如此“长寿”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说白了,主要靠两样东西:一个是电池本身底子好,另一个是车辆的管理系统足够聪明。

首先说电池的底子。

这辆车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简称LFP。

这是目前主流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一,而另一条路线是三元锂电池。

这两种电池各有各的优点,简单来说,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一些,就是同样重量的电池能存的电更多,车子续航就能做得更长。

41万公里,90%电量,Model 3电池寿命实测-有驾

但它的一个缺点是化学性质相对活泼一些,循环寿命和稳定性比磷酸铁ঠি电池要稍差。

而磷酸铁锂电池,它的最大优势就是稳定和长寿。

它的内部化学结构非常坚固,在反复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结构不容易被破坏,所以能经受更多次的充放电循环。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一个是短跑运动员,爆发力强,但耐力稍差;另一个是马拉松选手,可能起跑速度没那么惊人,但胜在能跑得特别远、特别久。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磷酸铁锂电池这个领域,中国的技术是全球领先的,像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不仅为特斯拉供货,比亚迪自家的“刀片电池”更是把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说,这辆澳洲特斯拉能有如此惊艳的表现,背后其实离不开强大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的支撑。

光有好的电池还不够,还得有聪明的“大脑”来管理它,这个“大脑”就是电池管理系统,也就是BMS。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全天候待命的私人医生,时刻监控着电池组里成千上万个电芯的健康状况。

它的工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第一,它会精确控制温度。

电池既怕冷也怕热,在最舒适的温度区间工作,效率最高,寿命也最长。

41万公里,90%电量,Model 3电池寿命实测-有驾

BMS会通过液冷或加热系统,让电池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最佳的工作温度。

第二,它会精细化管理电流。

尤其是在充电时,它会根据电池的状态实时调整充电功率,避免过大的电流冲击电芯,就好像吃饭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一样。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它会智能管理电池的电量区间。

我们经常听到建议,说电动车最好不要每次都充满到100%,也不要等到电量耗尽再充,最好是保持在20%到80%之间。

BMS就是这个策略的执行者,它通过算法和控制,引导用户形成健康的充电习惯,从而把每一次充放电对电池的损耗降到最低。

正是这种硬件上的先天优势(磷酸铁锂)和软件上的精细化管理(BMS)相结合,才共同创造了这个41万公里的续航神话。

这个案例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它不仅仅是一个极端个例,更像是一个风向标,证明了现代电动车的电池耐用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美国一家机构对超过2600辆特斯拉进行过统计,发现这些车在行驶16万公里之后,电池容量普遍还能保持在90%以上。

这说明,电池的耐久性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不是个别车辆的运气好。

41万公里,90%电量,Model 3电池寿命实测-有驾

这种耐久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口袋里的钱。

文章里算了一笔账,在澳大利亚,这辆Model 3跑41万公里,电费大约是1.3万澳元。

如果换成一辆同级别的燃油车,比如丰田凯美瑞,光油费就得花掉大约5万澳元,这中间的差价足够再买一辆新车了。

而且,这还只是能源费用的节省。

在保养方面,这辆车41万公里下来,除了换过一个一百多澳元的零件,动力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大件”,基本没动过。

而一辆燃油车跑这么多公里,换机油、换滤芯、清积碳、保养变速箱等等,是一笔持续不断的开销和时间成本。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看待,世界上没有不会衰老的东西,电池也一样。

除了我们开车使用造成的“循环老化”,电池还有一个“日历老化”的过程,就是说即便你把车停着不开,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也会发生缓慢的衰退。

有研究指出,一些车辆在使用三年后,可用续航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这辆41万公里的Model 3恰恰证明了,只要我们遵循科学的用车和充电习惯,比如避免让电池长期处于满电或亏电状态,就能极大地延缓这个衰老过程,让电池的衰减曲线变得非常平缓。

总而言之,这个来自澳大利亚的真实案例,像一块试金石,实实在在地检验了当前主流电动车的技术水平。

它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过去那种认为“电动车是快消品,电池开几年就得换”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已经变得非常可靠和耐用。

它不再是电动车发展的短板,反而成了一个可以陪伴车主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可靠伙伴。

这个案例,无疑给所有对电动车寿命心存疑虑的潜在消费者,注入了一剂强有力的定心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