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这年头最魔幻的事情是什么?
不是老板画的饼突然能吃了,也不是前任突然找你借钱炒股了,而是你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精密的、但又处处漏风的草台班子。
一边是高大上的PPT,讲着元宇宙,喊着星辰大海,另一边是外卖小哥为了三块钱的配送费在雨里狂奔。
一边是各种“颠覆”,各种“重塑”,另一边是你家楼下开了二十年的包子铺,雷打不动五点半开门,老板的手艺就是他唯一的护城河。
这种巨大的撕裂感,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底色。
而钱,就在这种撕裂的缝隙里,野蛮生长。
今天咱们不聊虚的,就盘一盘这些缝隙里,到底藏着些什么硬核又带感的狠角色。
先说一个最容易被忽略,但其实是地基的东西:算力基建和关键软件。
这玩意儿听着就让人想打瞌睡,对吧?
感觉像是穿着白衬衫的国企干部,开一下午会,最后鼓掌通过一个你听不懂的决议。
但现实是,你刷的每一个短视频,你扫的每一次码,你玩的每一把游戏,背后都是一头吞电的巨兽在嘶吼。
这就是算力。
而太极股份干的,就是给这头巨兽修笼子、铺管道、接水电。
他们搞信息基础设施,搞基础软件,听起来特别“体制内”,特别四平八稳。
但这恰恰是它的恐怖之处。
这就像城市里的下水道和电网,你平时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一旦它崩了,整个城市就得瘫痪回原始社会。
这种生意,不追求一夜暴富的刺激,追求的是“只要地球不爆炸,我就有活干”的淡定。
如果说太极是给数字世界修路铺桥的,那中科创达就是给这个世界里跑的万物注入灵魂的。
他们搞操作系统,搞智能座舱。
你以为你买的是一辆车?
不,你买的是一个会跑的大号手机。
你以为你买的是一个智能冰箱?
不,你买的是一个会提醒你“再不喝奶就要过期了,废物”的嘴碎管家。
万物互联的时代,硬件越来越像个空壳子,真正的价值在软件里,在那个让你欲罢不能的“生态”里。
中科创达干的,就是这个“灵魂注入”的活儿。
他们让冷冰冰的机器,变得有点“人味儿”,或者说,变得更会算计你的人味儿。
这生意,看着是技术活,其实内核是心理学。
当然,有了路,有了灵魂,你还得让别人知道你牛逼。
这时候,营销的魔法师就该登场了。
蓝色光标,就是这么一个角色。
他们是干啥的?
说白了,就是把一块普通的石头,包装成“蕴含宇宙能量的生命原石”,然后卖给你。
他们搞数字广告,搞出海营销,本质上是在贩卖一种“叙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好东西不一定能卖出去,但会讲故事的东西,一定能。
蓝色光标就是那个站在风口上,帮你把故事吹向全世界的人。
他们不生产产品,他们生产“渴望”。
这是一种比生产任何实体产品都更接近神明的生意,当然,也更接近骗子。
一半是艺术,一半是骗术,合起来就是商业。
讲完了软的,我们聊点硬的。硬到硌牙的那种。
半导体。这俩字现在比黄金还贵。人人都知道它重要,但它到底重要在哪?
这么说吧,如果算力是巨兽,那半导体就是巨兽的细胞。
没有它,一切都是扯淡。
南大光电,就是在这个领域里玩火的炼金术士。
他们搞什么先进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光刻胶。
这些词你听着是不是想死?
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这些东西,就是制造芯片的“面粉”和“酵母”,而且是那种一粒沙子都不能有的、比你脸还干净的“面粉”。
这个行业没有花里胡哨,只有残酷的物理定律和化学反应。
良品率低一个点,几百万就打了水漂。
技术路线错一步,整个公司都可能被时代淘汰。
在这里,没有天才的灵光一闪,只有一群穿着防尘服的工程师,日复一日地跟微观世界死磕。
这是一种枯燥到极致,却也性感至极的浪漫。
硬的东西,除了芯片,还有什么?
齿轮,轴承,那些你看不见,但没了它一切都得散架的玩意儿。
特斯拉牛逼吧?
电动爹的开创者。
但你以为马斯克是靠一个人搓出了整台车吗?
做梦。
一台车,几万个零件,背后是成千上M个供应商的血泪史。
斯菱股份,搞轴承的。
制动、传动、动力系统,哪哪都离不开这小玩意儿。
轴承这东西,堪称工业领域的关节。
它要是一哆嗦,你那几十万的车可能就直接给你表演个“原地解体”。
应流股份,搞专用设备高端零部件,有些还用在航空航天和核电上。
这更是重量级,那出的不是事故,是故事。
常熟汽饰,搞汽车内饰的。
你每天摸的方向盘,坐的椅子,都是他们搞出来的。
这些公司,听起来一点都不性感。
他们不像互联网公司那样能给你讲“连接一切”的宏大故事,他们只能跟你说:“我这个零件,公差是零点零零几毫米,能耐八百多度高温,能转一千万次不出问题。”
这不就是那个段子吗?
你以为造车最难的是电池电机?
是最炫酷的大屏?
不,最难的可能是那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但是要求巨他妈高的螺丝。
这才是工业的真相:一个由无数个“不得不如此”的细节堆砌起来的精密地狱。
而在这个精密地狱之上,飘着一个绿色的梦想。
光伏。
一个被认为是“未来”和“希望”的产业。
晶澳科技,就是这个绿色淘金热里的大玩家。
他们把硅片变成电池片,再把电池片封装成组件,最后铺满你的屋顶,铺满戈壁荒漠,把太阳的光,变成你手机里的电。
这个故事听起来无比美好,对吧?
清洁能源,碳中和,人类的未来。
但背后的商业逻辑,跟一百多年前的美国西部淘金热,没什么两样。
技术迭代快到你喘不过气,今天还是龙头的技术,明天就可能变成一堆废铁。
产能扩张的军备竞赛,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玩死。
价格战打起来,那真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这是一个用钱、用技术、用钢铁意志堆出来的产业。
每一个在牌桌上的玩家,都在赌。
赌技术路线,赌市场需求,赌政策风向。
赢了,你是能源革命的英雄;输了,你就是一地鸡毛的背景板。
最后,我们还得提一个藏在所有这些背后的东西:通信。
你所有的数字生活,都跑在光纤和无线信号里。
剑桥科技,就是干这个的。
他们搞电信宽带,搞无线网络,搞高速光模块。
这些东西,就是信息高速公路本身。
路修得越宽,越快,上面能跑的车就越多,商业模式就越繁荣。
5G、云计算、人工智能,所有这些时髦词汇,都得建立在这些傻大黑粗的硬件之上。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是不是很分裂?
一边是中科创达和蓝色光标,在云端贩卖梦想和灵魂;另一边是南大光电、斯菱股份、应流股份,在地上死磕物理和化学。
一边是晶澳科技,想用太阳的光芒照亮未来;另一边是太极股份,在用最朴素的方式,确保我们今天的数字生活别突然断电。
而把这一切串起来的,是剑桥科技铺设的无形的路,和常熟汽饰提供的有形的舒适。
这里面没有谁比谁更高贵。这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撕咬的生态系统。
所谓值得珍藏的投资逻辑,从来不是几个代码,或者几个风口。
而是去理解这个草台班子世界的运转法则。
理解那些看得见的光鲜,和看不见的脏活累活。
理解梦想是如何被包装的,又是如何被最基础的物理定律所限制的。
最终你会发现,最牛逼的生意,要么是给人注入无法摆脱的“灵魂”,要么是成为别人“灵魂”所必须依赖的“肉身”。
其他的,都是中间商赚差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