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最近搞了个大新闻,说是为了庆祝自己130岁生日,整了个限量版的法比亚130。一台1.5T发动机,给你压榨出174匹马力,在欧洲卖将近29万人民币。这事儿吧,透着一股浓浓的“不装了,摊牌了”的荒诞感。在今天这个电动爹动不动就七八百匹马力,零百加速按秒表都快按不过来的时代,你一个百年老店,憋了半天的大招,就是一台174匹马力的“小钢炮”?这哪里是献礼,这分明是行为艺术,主题就叫《最后的倔强》。
讲真,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去查了下日历,确认现在是不是2024年。174匹马力,这个数字本身就充满了年代感,像是我大学时听的周杰伦磁带,你说它经典吧,确实经典,但你现在拿出来跟流媒体一比,就显得特别不务正业。斯柯达的工程师们肯定是这么想的:“外面的世界太疯狂了,小米的SU7都快成数码产品了,蔚来的换电站跟便利店一样多,我们怎么办?”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总工程师一拍大腿:“我们搞复古!他们卷未来,我们卖情怀!他们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我们卷我们的机械质感!”于是,这台法比亚130就诞生了。它不是一辆车,它是一份宣言,一份写给旧时代的、饱含深情却又没人会听的宣言。
当下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是你把蛋糕做大,而是我直接把你的桌子掀了,让你连蛋糕渣都吃不上。如果说之前的小米是把餐桌上的蛋糕整个端走了,那乐道这种上来就15万带换电的,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你放过。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信奉的法则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在这种背景下,斯柯达推出这台法比亚130,就像是在一场血腥的巷战里,所有人都端着AK47互相扫射,结果斯柯达这边慢悠悠地走出来一位老师傅,从怀里掏出一把祖传的、盘得油光锃亮的弹弓。就问你怕不怕?你当然不怕,你甚至有点想笑。
这台车的核心,是那颗被反复盘过的1.5T老心脏,最大马力174匹,最大扭矩还是那个25.5kgm,没变。工程师说他们优化了进气、抑制了振动,让动力输出更丝滑。这番操作,在玄幻小说里,这就叫“固本培元”。人家都在追求“渡劫飞升”,一夜之间功力暴涨,恨不得原地成仙。你斯柯达倒好,搁这儿打坐调息,追求一个“气血通畅”。7.4秒的零百加速,据说已经追平了经典的第二代vRS。了不起,了不起,太阳都要为你这个壮举让出一个趔趄。但是大哥,现在隔壁随便一个买菜电车都能跑进5秒,你这7.4秒,是用来致敬谁的青春?这种在参数上抠抠搜搜的行为,像极了一个中年男人在体检报告上看到箭头往下,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还能再战二十年。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各种小钢炮的中年人,我必须承认,我对这种车有感情。那种过弯时车身紧紧贴着地面,方向盘传来清晰路感,变速箱在你降档时“砰”的一声给你个回馈的机械沟通感,确实很迷人。斯柯达也懂这个,所以他们给法比亚130降低了15毫米车身,调硬了悬挂,把转向手感也调得更贼。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个词——“人车合一”。
但问题是,“人车合一”这门玄学,在今天这个时代,它的受众到底是谁?这就像是在智能手机时代,你还在苦练五笔打字,你打得是很快,是很有节奏感,但旁边的小学生用语音输入,速度是你的三倍,还能边说边发表情包。你的“人车合一”,在现实中大概率的场景是,你在一个红绿灯路口,全神贯注,准备弹射起步,体验纯粹的驾驶乐趣。结果绿灯一亮,旁边一台网约车悄无声息地就把你秒了,留给你一个潇洒的背影和一声“滴滴”。那一刻,你所有的“信仰”和“乐趣”,都会显得特别滑稽。
写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把一台斯柯达比做最后的燃油武士,可能有点抬举它了。它更像是一个还在用算盘的会计,业务能力没得说,拨算盘的手法炉火纯青,但时代真的变了。
然后我们再聊聊所谓的“限量版”和“设计”。加了运动前唇、双出排气、18寸轮圈,车身上贴了“130”的标。内饰给你换了两个桶形座椅。这些东西,在改装圈,属于“新手入门三件套”。斯柯达把它当成一个130周年的献礼,就好像你过生日,你爸送了你一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还语重心长地告诉你:“孩子,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你没法反驳,但你就是高兴不起来。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品牌玄学”的强行自我构建。奔驰的品牌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徽,买奔驰的人,很多时候买的不是车,是那个标带来的社交价值。特斯拉的品牌玄学在于马斯克和那种硅谷极客范儿,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内饰差、做工烂,他会觉得你根本不懂。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斯柯达有什么?一个“懂车”的标签?一个“大众平替”的性价比?这些东西在今天根本撑不起29万买一台174匹小车的信仰。它的用户,恰恰是那群最应该精打细算的人。
所以法比亚130的出现,更像是一场孤独的cosplay。斯柯达扮演一个依旧热爱驾驶、坚守传统的欧洲老炮,面对台下寥寥无几的观众,声嘶力竭地唱着一首属于上个世纪的摇滚。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都是轻的。这车最终的归宿,大概率是卖给欧洲那群真心喜欢大众系小钢炮,但又觉得GTI太贵、POLO GTI不够特别的中年粉丝。他们会开着这台车去参加车友聚会,打开引擎盖,跟同好们津津有味地聊着这台发动机的优化细节。这是一种圈地自萌的快乐。
那这车值得买吗?如果你非要问我。我的答案是,在欧洲,对于特定人群,或许吧。但在中国市场,它如果敢来,就是一场自杀式冲锋。29万,这个价格你可以买到加速快一倍、空间大一圈、智能化高几个维度的中国电车。所以,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这台法比亚130,它的最大价值,就是作为我们这些汽车评论员的写作素材,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把它解构成一篇充满荒诞比喻和无序灵感的文章。它的产品力不重要,它的象征意义才是一切。它象征着一个燃油车时代的、体面的、但又无可奈何的终结。它不是在成仙,它是在成盒。而且还是个限量版的盒子。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