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专家忧虑!中国电动车占全球七成产量,底特律恐变废铁区

最近在美国汽车行业的会议上,很多专家说话里都带点焦虑的味道。

福特的CEO法利公开坦言:“中国的车载技术,西方根本比不过。”而通用前高管邓恩则更一句直白:“如果再不让国内车企觉醒,底特律很可能变成铁锈带2.0。”

这种一股集体的紧张感,反映出中国电动车那股势不可挡的崛起趋势,正全面改变着世界汽车行业的版图。

美国汽车专家忧虑!中国电动车占全球七成产量,底特律恐变废铁区-有驾

1、

美国专家的担忧可不是空穴来风,一组组数据摆在那儿,看了都让人坐立不安。

2024年,中国的电动车产量直接占到全球的70%,也就是1730万辆,出口方面更是拿下了全球40%的份额。而且,欧洲市场的占有率硬生生突破了10%,就连墨西哥这个美国的“后花园”,三年时间里也被中国车企抢走了4.4%的市场份额。

更让人心凉的是,到了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已经飙升到67.6%,其中插电混动车型更是以75.7%的绝对优势占据了主导地位。

反过来看美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只达到11.1%,还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而且整个市场里,58%的份额都被特斯拉一家公司拿着,本土的车企几乎没有什么表现。

成本和技术上的差距让美国专家头疼不已,比亚迪在欧洲的售价在2.5到3万欧元之间,换算成美元,差不多比美国的电动车平均价格低了近2万美元;另外,小米的SU7采用的压铸工艺,直接让整车成本下降了大约35%。

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从2020年的每度电98美元,降到37美元,降幅高达62%,这可是美国车企都不敢想象的成本掌控水平。

美国汽车专家忧虑!中国电动车占全球七成产量,底特律恐变废铁区-有驾

2、

技术升级的节奏明显快了不少,中国车企的车型换代,大概每1.3年就能出一批新款,美国那边得等到4.2年才能搞出新车型来。在北极严寒测试中,中国电动车的续航下降只有18%,相比之下,宝马i7的衰减率竟然达到32%,这差距真挺大的。

福特的CEO法利试驾过中国车后直言,开车根本不用连接手机,整个数字化生活会自动同步,这样的体验美国车根本做不到。

美国的专家们最担心的,恐怕不是中国电动车在某个方面简单突破,而是它掌握了从上游资源到下游软件的完整产业链垄断,这个“护城河”真的难以逾越。

在资源方面,中国早已布局稳妥,全球85%的正极材料和90%的负极材料都由咱们掌握,77%的电池产能也是被中国企业牢牢控制住。

到2024年,还在非洲拿下刚果(金)60%的锂矿股权,整个从勘探到制造电池的产业链就此打通了,真是一步到位。

美国90%的电池原料都得依赖进口,《通胀削减法案》还喊着到2029年要全部用国产组件,但实际上到2025年,完成率才18%,这差距真是大到让人绝望。

美国汽车专家忧虑!中国电动车占全球七成产量,底特律恐变废铁区-有驾

3、

制造效率简直天壤之别,特斯拉上海工厂人均一年能生产63辆车,而美国弗里蒙特工厂则只有38辆,差距明显得很。

比亚迪重庆工厂实行24小时三班倒,17秒就能怼出一辆车,效率杠杠的。而福特刚新建的密歇根电池工厂,由于得靠德国设备商调试,导致投产时间从2025年一拖再拖到2027年,这一延期让美国专家也是叹气声不断。

软件方面的短板真是个大难题,华为鸿蒙座舱的装机量已经突破2000万辆,而小米的AI压铸模拟系统把研发时间缩短了20%。在中国的车企中,软件人才的比例高达28%。

通用的CEO玛丽·博拉自己都坦言:“我们的车机系统就像2010年的诺基亚”,这话里面满满的都是无奈。

让美国的专家们更犯愁的是,为了挡住中国的电动车,他们推行的保护主义措施,反倒变成了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

特朗普政府加征了25%的关税,原本打算阻挡中国车入境,没想到反倒让美国的电动车价格平均涨了1.2万美元,预计到2025年销量会比去年减少15%,真是典型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美国汽车专家忧虑!中国电动车占全球七成产量,底特律恐变废铁区-有驾

4、

产业链空心化的问题愈发明显,美国的电池产能只有0.2TWh,连中国的四分之一都还不到呢。

2024年,通用、福特等三家汽车巨头关闭了五家燃油车厂,打算转做电动车,可电池短缺让他们寸步难行。加州州长纽森急得直喊:“要是不向中国看齐,底特律很可能重蹈铁锈带的覆辙。”

更糟的是,创新的劲头也不够足,美国车企把80%的研发资金都用在燃油车上,尤其是通用,2024年燃油车的研发比例竟然高达72%。

电动车硬是盯着皮卡和SUV,结果错过了全球畅销的紧凑型车这个大市场。而中国车企在10到20万元这个价位段搞“技术惠民”,可在美国市场,20万元以下的电动车占比却不到5%,差距越拉越开。

美国汽车专家忧虑!中国电动车占全球七成产量,底特律恐变废铁区-有驾

在美国专家的担忧背后,还藏着一种“认知撕裂”的难受,以前总觉得“中国靠补贴和偷技术”这个偏见,但事实却狠狠地打了个脸。

比亚迪到2024年的研发经费达到了205亿元,比福特还多上一截,宁德时代全球的专利数量高达1.2万件,其中70%是发明专利。现在哪,还在给美国公司授权专利,这不就是技术输出嘛,怎么还说是“窃取”?

有人还会拿80年代日本车的例子自我安慰,觉得可以复制当年追赶的路子,可丰田前CEO丰田章男都直言不讳:“在软件定义汽车这个领域,中国至少领先丰田五年。”

当年日本车主要是“省油耐用”这点,而现在中国电动车则是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实现了系统性超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比拼。

美国汽车专家忧虑!中国电动车占全球七成产量,底特律恐变废铁区-有驾

5、

战略定位差距看得更清楚,反倒显得有点短视。中国把电动车当成“能源安全+产业革命”的核心目标,到了2024年,靠着电动车的普及,每年能减少进口原油达1.2亿吨,减轻了大约73%的石油进口依赖。

美国凭借页岩油革命实现能源自给,根本没把转型放在优先级上,到了2025年又削减了32亿美元的电动车补贴。相反,中国的“双积分”政策使新能源积分交易额达到了87亿元,市场的倒逼机制早早就启动了,推动创新的步伐也更快一些。

现在美国的专家们都快闹翻了天,保守派还在不停喊“阻止中国建厂”,而实际操作派则都清楚,这事儿已经来不及了。

比亚迪在泰国搞了个年产15万辆的工厂,辐射东盟6亿人口,匈牙利的电池厂预计2026年也能投产,用“本地生产”来躲避关税,这招跟当年日本反制“广场协议”那套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美国汽车专家忧虑!中国电动车占全球七成产量,底特律恐变废铁区-有驾

实际上,中国电动车的崛起可不是靠运气哦,而是经过百来家车企“拼杀”出来的12%的存活率,这背后是20年坚持不断的战略韧性,更是制造业完整产业链的体系优势所支撑的成果。

美国专家的担忧,说白了就是对“产业政策不灵光、市场机制出问题”的一片迷茫罢了。

就像国际记者KevinWilliams在中国试驾之后说的那样:“不管你怎么看中国,不能否认这些电动车的品质以及发展速度。”

美国汽车专家忧虑!中国电动车占全球七成产量,底特律恐变废铁区-有驾

关税高墙可能会让脚步放慢一点,但挡不住在开放市场中奔跑不止的中国速度。

底特律的兴衰还没个准谱,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中国已经领跑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