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去朋友家吃饭,他聊起自己刚给车做保养的事儿,突然冒出一句:4S店说刹车油和节气门得全换,火花塞也差不多该换了,得做好心理准备,费用不低。我一听心里直犯嘀咕,忍不住插话:你没被忽悠吧?
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尤其是那些刚买车的新手,4S店说什么都当真,拿个保养项目照单全收。你细想,咱们买的是用来跑日常的车,不是跑赛道,刹车油一般三年或六万公里换一次,火花塞能顶五万公里,节气门清理就更随车,这不跟抢着掏钱一样么?
我打电话问了个以前在4S店上班的同学,他说:大部分顾客确实是想把车养得漂漂亮亮,4S店也不会主动吝啬服务,但有时这种‘加料’纯属为了业绩。内部员工的话,还是挺有分量的。
不过别赶着拍我,我刚才说的3年换一次刹车油其实也不是铁律。车主的使用环境特别重要,比如你朋友开车常跑市区,刹车频繁、堵车多,那刹车油吸水速度快,提前换也合理。但如果是跑高速,路况好,前述保养周期稍微给他延长点也没啥大问题。(这一点我当时没说清楚,算是个小补充。)
再说轮胎。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这两个前胎。朋友的车是前驱,他4S店推销了一套四条新胎,说什么安全最重要。我算了算,单条胎在街边店买的价格,估计能省个小几百块不说,关键是换前胎重点搞到位,四条全换倒不一定划算。
为什么?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修理工说:前驱车轮胎磨损不均,前胎磨得快,这不好好换,爆胎风险更高,别听4S店瞎忽悠,全换其实增加成本并没有带来成倍的安全提升。这观点很接地气,我感觉挺靠谱。
轮胎也不能一直拖着。有人说胎纹深度低于1.6毫米就必须换,这个线挺死,但我个人觉得视情况而定。比如你家附近多坑洼,速度又快,还是别跟安全过不去。但如果日常在城里溜达,胎纹不太满意戴帽子就能凑和,那可以稍微宽容点。
不过说到节气门和火花塞,这两个换起来最让人头疼。节气门脏了,车子怠速抖动,油耗明显增高,这时候清理是必须的。可清理和换是两码事。刚才我朋友的情况,4S店直接说换新品,价格直接翻倍。我当时脑子里就在想:这得多浪费成本啊?这不成了暴利项目?
顺着这个思路,我问了一个在供应链工作的好友,他跟我讲了段话,感觉特别形象:研发和供应链就像做饭,研发设计了菜谱,供应链就是采购食材,一旦多了个非必要配料,成本立马上涨;而且这些额外的豪华调味料,其实普通用户尝不出差别,反而增加预算压力。
这跟4S店推升级维修项目有点像,明说不贵,其实水分不少。
突然想到,小跑题说说我这两年来车的自己动手经历。前阵子换火花塞时,我特意买的国产牌子,性价比高,换起来还挺顺手。换火花塞比我想的复杂点,拆装点要小心,手没弄稳还可能划伤线束。那种细节,4S店干净利落,但收费就贵得离谱了。
这让我怀疑,那些年我们付的材料费+人工费里,有多少水分被悄悄挤进去?行话说叫加价空间,但我们就理解为贵了。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体验?欢迎大家吐槽。
说回轮胎安全,我还算了个粗略的数字。以中低端款185/65 R15米其林轮胎为例,单条价格大概700-900元之间(样本少,仅供参考),换两个前胎约花1500元;对比4S店报价,贵了个20%-30%。这钱用来加油,也不算小数目。
我自己越来越倾向于做个精明车主,不盲目听销售,甚至动手能力差点也不怕试试。毕竟,车是工具,安全第一,适度保养即可。你说,是不是该对4S的全包服务打个折扣呢?
对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很多车主最容易忽视的其实是轮胎气压,销售说得再多,这个足够靠谱。一旦气压不足,油耗高,操控还差,尤其湿滑路面更危险。你平时有关注胎压吗?我自己有时候懒,得改改——这点先放着,以后再细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