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补贴、冲销量、乱市场,零公里二手车背后的假繁荣

哪吒卖了11.7万辆车,真正交到车主手里的却不到6万?极氪单月销量暴增377%,公司户占比竟超八成?

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上演的真实剧情。这些光鲜的销量数字背后,藏着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零公里二手车”。它们从4S店开出,上了牌、缴了税、买了保险,却没交给真实车主,而是悄悄流入汽贸城、二网,甚至漂洋过海卖到海外。这不是销售,是“做账”;这不是交付,是“套利”。

今天,我不聊某一款车的风阻系数或百公里加速,我想带大家扒一扒这场“假繁荣”背后的真相。作为一个常年跑在一线的汽车媒体人,我见过太多消费者兴冲冲提了“准新车”,结果发现三电终身质保没了、贷款优惠没了、连OTA升级权限都被打了个问号。你买的不是新车,是车企的“销量KPI”。

一、什么是“零公里二手车”?它怎么来的?

简单说,“零公里二手车”就是手续齐全、上了牌、买了保险,但从未真正交付给终端消费者的“新车”。它可能在4S店当过展车,在仓库里睡了几个月,甚至压根没拆封,但只要上了牌,法律上它就是“二手车”。

为什么会有这种操作?我跑过十几个4S店,跟几位老销售聊过,答案很现实:为了返利,为了补贴,为了销量数据好看。

传统燃油车时代,厂家给经销商定销量目标,卖够了有返利。卖不够怎么办?自己“消化”——上牌、交税、走保险,先把车“卖”出去,再低价转手给二网。这叫“压库”,业内早就不新鲜。

套补贴、冲销量、乱市场,零公里二手车背后的假繁荣-有驾

但到了新能源时代,这套玩法被放大了十倍。为什么?两个字:补贴。

国家为了推新能源,曾经每辆车补贴几万元。车企和经销商为了抢在政策截止前“上牌”,哪怕车没卖出去,也得先注册。车还在仓库,销量数据已经报上去了。这一手操作,既拿到了补贴,又完成了销量目标,一举两得。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中,登记未满三个月、里程50公里以内的“零公里二手车”占比高达12.7%,其中新能源车占了六成以上。这意味着,每卖出10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多是“假交付”。

二、哪吒、极氪,谁在“做假账”?

先说哪吒。路透社报道,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哪吒虚增销量超6万辆,占其公布总销量的一半以上。这些车通过“提前保险注册”等方式“交付”,实际并未卖给真实用户。有经销商直言:“尽管做吧,别人都在这么干。”

再看极氪。《中国证券报》调查发现,2024年12月,极氪在深圳、厦门两地销量暴增,但公司户占比超86%和90%。正常市场公司户占比才11.3%,这数据怎么看都不正常。极氪回应称是“展车销售”,但展车为何要上牌?为何要走公司户?展车可以打折卖,但不能当新车忽悠消费者。

我曾试驾过一台号称“全新”的极氪001,销售信誓旦旦说“首任车主权益全在”,结果我一查VIN码,发现这车早在半年前就上了深圳某公司户的牌。三电终身质保?没了。免费充电权益?没了。甚至连保险费率都比新车高。

套补贴、冲销量、乱市场,零公里二手车背后的假繁荣-有驾

这不是个别现象。长城魏总曾说:“有几千家车商在做。” 你能想到的主流品牌,几乎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操作。拿新车当展车卖,已是去库存的“常规操作”。

三、消费者:你以为捡了便宜,其实是“接盘侠”

很多人觉得,“零公里二手车”价格便宜,买得值。但各位车友,便宜的背后,代价可能是你未来几年的用车体验。

第一,首任车主权益没了。

新能源车的“灵魂”是什么?三电终身质保。但这一权益通常只限“首任非营运车主”。你买了一台“零公里二手车”,哪怕只开过50公里,也失去了这项核心保障。一旦电池出问题,维修费用可能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

还有免费充电、免费救援、OTA优先推送、FOTA升级权限……这些“软福利”也往往随首任车主身份一起消失。

第二,保险和贷款更贵。

保险公司一看你是“二手车”,哪怕只上过一次牌,保费立马按二手车算,比新车贵15%-30%。贷款也一样,利率更高,审批更严。

套补贴、冲销量、乱市场,零公里二手车背后的假繁荣-有驾

第三,转手贬值更快。

你买的时候是“准新车”,卖的时候就是“二手再二手”。下家一查记录,发现这车已经过户过,信任度大打折扣。同样的车,首任车主能卖20万,你可能只能卖17万。

我认识一位老铁,花28万买了台“零公里”的理想L7,结果两年后想换车,评估价只有21万,而同期首任车主的同款车能卖24万以上。三年亏7万,比正常折旧多亏了3万。

四、海外市场:中国品牌的“形象杀手”

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些“零公里二手车”不仅在国内横行,还被大量出口到海外,严重损害中国品牌的国际声誉。

2019年,国家放开二手车出口,本是好事。但很快,大量“零公里”的新能源车开始从天津港、上海港流向中东、俄罗斯、东南亚。

在俄罗斯某二手车网站上,一台里程1公里的吉利星越L,售价29万人民币,而当地官方售价是35万。便宜是便宜了,但没有质保,售后全靠卖家“良心”。

套补贴、冲销量、乱市场,零公里二手车背后的假繁荣-有驾

我朋友在阿联酋做汽车生意,跟我说:“现在老外一听是中国电动车,第一反应是‘是不是二手的?’” 我们辛辛苦苦建立的“中国智造”形象,被这些“假繁荣”一点点蚕食。

五、行业之痛:虚假数据误导决策,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零公里二手车”不仅坑消费者,更在摧毁整个行业的根基。

第一,扰乱市场定价。

车企为了冲量,低价抛售“准新车”,直接拉低市场价格。你卖15万,我卖14万,他卖13万,最后谁都不赚钱,只能靠补贴续命。这就是“内卷式”竞争。

第二,误导投资者和政策制定。

资本市场看销量数据投资,政府看销量数据定政策。如果数据是假的,投资者可能投错方向,政府可能误判行业真实需求,导致资源错配。

套补贴、冲销量、乱市场,零公里二手车背后的假繁荣-有驾

第三,忽视产品力。

当车企把精力都放在“做销量”上,谁还愿意踏实搞研发?外观越改越浮夸,配置越堆越高,但底盘调校、NVH、品控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却被忽视。

我试驾过几款“零公里”车,外观光鲜,内饰豪华,但一上路,底盘松散,隔音差,转向虚位大。这哪是造车?这是“拼乐高”。

六、出路在哪?打“价值战”,别再“卷价格”

好在,已经有企业和监管部门开始觉醒。

吉利副总裁杨学良说得好:“要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企业道德战。” 这才是正道。

长城、比亚迪、蔚来等企业已经开始收紧“准新车”政策,强调真实交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在推动建立更透明的销量统计机制。

我们消费者也要觉醒:

套补贴、冲销量、乱市场,零公里二手车背后的假繁荣-有驾

买车前查VIN码,确认是否为“首任车主”。

别贪便宜买“限时优惠”的“准新车”。

多问一句:“这车有没有上过牌?是不是公司户?”

真正的竞争力,不是靠“做账”做出来的,而是靠产品力、服务力、品牌力一点一滴积累的。

结语:你愿意为“真实”买单吗?

最后,我想问各位车友一个问题:

如果一台车,价格贵1万,但保证是真实交付、首任车主、终身质保,你愿意买吗?

套补贴、冲销量、乱市场,零公里二手车背后的假繁荣-有驾

如果是我的话,我选贵的。因为我买的不只是车,更是安心、是信任、是对未来的保障。

“零公里二手车”这场“假繁荣”,终将过去。

我们期待的,是一个真实、健康、可持续的汽车市场。

车企别再“内卷”,消费者别再“接盘”,大家一起,把车造好,把路走正。

互动时间:

你在买车时遇到过“零公里二手车”吗?有没有被销售忽悠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我会一一回复,也欢迎提问,知无不言。

套补贴、冲销量、乱市场,零公里二手车背后的假繁荣-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