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日本东京。这里正在上演一场属于未来的盛宴——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东京车展)如约而至。走入场馆的那一刻,你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有关未来的气息扑面而来:炫目的灯光与科技感十足的展台,闪耀着人类对于车辆智能与环保出行的无限畅想。而在这场盛会上,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以“ONE BYD”为主题,以乘用车和商用车并驾齐驱的姿态亮相,成为全场的一大焦点。
比亚迪的展台不小,但更夺人眼球的是产品。在轰鸣的引擎声中,去到现场的人或许会立刻将目光投向那些首次亮相的作品。比如K-EV BYD RACCO,这是一款为日本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纯电动微型车。从外形到设计,全都透着“本土化”的气息,甚至还有专门为拥挤巷道设计的高机动性,可以说切合了日本城市空间的紧凑特征。再看首次现身的插电式混动车型海狮06DM-i,这同样是一颗炸裂的“重磅炸弹”。这意味着,比亚迪正式进入“纯电+混动”技术并行发展的新阶段,而且在电池效率与续航稳定性上,明显有备而来。
站在旁边,不禁让我想起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技术创新,成就梦想。”这话用来形容比亚迪恐怕太贴切了。从最早涉足的电动巴士,到这次全面覆盖的纯电与混动乘用车,20年的坚持成为了他们的底气。从展台负责人刘学亮的只言片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不仅是在卖车,更像是在做一件踏踏实实的事——让日本街头多几分电驱的安静与环保,也是为人类能源变革尽力。
但别以为比亚迪的“惊喜”仅限于乘用车。目光稍稍一转,你会发现旁边那片商用车展区也同样不容小觑。瞧,那台刚刚全球首发的T35插电卡车,可是针对日本市场法规设计的“量身定制版”。而那个看起来有点卡通味儿的J6,也是本次亮相的小型电动巴士概念车,它被定位成“生活空间”,在小巷子和邻里中间简直不要太“得劲儿”。这些车可不只是“参展秀秀”那么简单,T35甚至计划明年率先在中国国内发售,以适应燃料转型市场的发展步伐。
在车展现场你明显感受到,比亚迪的野心不止于静态展示。要知道,在日本这样一个拥车观念早已成熟的国家,虽然电动车声名渐起,但仍旧有许多天然的市场屏障,比亚迪的“渐进式地图”尤其显得“耐琢磨”。2022年,他们以海豚、元PLUS等几款紧凑型纯电车敲开了日本市场的门。而如今借助海狮06DM-i这样的混动新选择,再结合商用车和本地化定制服务,比亚迪不仅是在卖车,更是寻求站稳生态链中的角色转变。
可事实是,谁都知道日本市场没那么容易啃。无论是本土的科技巨头,还是消费者的文化偏好,都对外来企业形成了潜在压力。可玩电动汽车这件事,偏偏还是比亚迪走得最早。从供日本的电动巴士K8开始,比亚迪大约已经默默运营了8年时间。从北海道到冲绳,比亚迪的J6、J7巴士,实际上早已成为日本低碳公共交通的一部分。这就好比在根基上扎了根,等到这次逐步推出乘用车与混动车产品线,战略节奏上就显得从容了许多。
你可能会问,这么“高调”的路线能持续多久呢?从比亚迪的言谈举止中不难发现,他们压根没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与其说这场参展是“炫技”,还不如说是一种宣言,甚至是一种习惯的积淀——他们从来不图一时之快,而是为每一步稳扎稳打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在日本建立了66家销售和服务网点后,通过不断优化服务配套、研发投入以及技术落地,这只是个开始。
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并不只是全球吹起的一阵风。它是一场不可逆的潮流,而像比亚迪这样的跨国企业,恰恰在滚滚浪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让人感慨的,不仅是这些耀眼的车与宏大的企业计划,反而是他们对待“细节”的执着。从怎么让车更契合日本街道,到如何利用刀片电池提升续航实效,这些脚步一点点、稳稳的,正如20年一路走来的扎实姿态。
你感觉这些车似乎就该是为眼下与将来的日本设计的,也许不完美,但每一步都可圈可点。听到现场工作人员那句“我们想让更多家庭安安心心用上好车”,那种在田间与街头才会感到的真切心境涌上心头。这事吧,说白了就是不装腔作势,埋头造好车罢了。而这,就是比亚迪讲给世界的故事——一个关于技术,一场关于未来的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