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马斯克又出牌了。
只不过这次,他没从袖子里掏出火箭或者脑机接口,而是扔了张有点掉漆的“优惠券”。
“廉价版”Model 3和Model Y在美国上市了,价格是真香,Model 3一刀砍掉5500美刀,听着跟白捡似的。
但你千万别急着开香槟,凑近了仔细闻闻,这香味里头,掺着一股浓浓的塑料味儿。
说真的,这事儿最让我觉得离谱的,是他们竟然把车屁股上的“TESLA”标给抠了。
你敢信?
一台没有Logo的特斯拉。
这玩意儿开出去,别人问你这是啥车,你咋回?
“哦,这是那个……那个思想超前、造型独特的……呃……电动车?”
这感觉,就好比你花大价钱买了双AJ,结果发现鞋上没那个飞人标志,只有一个模糊的脚印。
这还能叫AJ吗?
这叫足迹。
成年人的世界果然没有童话,所有看似慷慨的馈赠,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咱们先把那5500美刀的诱惑放一边,看看你到底“省”掉了些什么。
Model 3,零百加速从4.9秒变成了5.8秒,从一只猎豹,变成了……一只跑得比较快的家猫。
续航也实实在在地少了将近70公里。
这还只是开胃小菜。
坐进车里,你期待的素皮座椅,没了,换成了出租车同款织物;冬天能救你老腰的后排座椅加热,没了;高级感爆棚的氛围灯,也没了。
我跟你讲,连后视镜和方向盘的电动调节都给你换成手动的了。
这哪是减配啊,这简直是梦回2005年,就差给你配个手摇车窗了。
Model Y那边更狠,除了性能缩水,外观上直接给你搞了个“素颜版”。
贯穿式灯带,拜拜了您内。
自适应远光灯,想都别想。
我甚至怀疑,马斯克是不是觉得车主们对特斯拉的爱已经到了可以“心领神会”的境界,所以连Logo这种肤浅的东西都可以舍弃。
这波操作,属实是把“丐中丐”美学玩明白了。
你得问,马斯克图啥呢?
都混成地球首富了,至于这么抠抠搜搜吗?
这事儿吧,你不能只看特斯拉,得把镜头拉远,看看整个美国市场,甚至全球牌桌上的风云变幻。
就在前不久,美国那个高达7500美刀的新能源补贴,黄了。
这政策是特朗普当年签的,一脚油门下去,不仅把新能源车的补贴给干没了,还顺手松开了套在传统油车头上的“紧箍咒”。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让油车们原地复活,而特斯拉这些新能源车企,瞬间感觉像是被人从背后踹了一脚。
销量怎么办?
股价怎么办?
马斯克总不能真的跑去火星躲清静吧。
所以,这张“掉漆的优惠券”,就是他被逼到墙角后,一次狼狈却又精准的反击。
他是在用自己的钱,去填政策的坑,赌的就是总有人愿意为了一个特斯拉的空壳,放弃那些实质性的体验。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
来自政策的背刺固然疼,但真正让马斯克睡不着觉的,是来自大洋彼岸的“卷王”们。
就在他还在为美国本土的销量发愁时,比亚迪的销量报告已经拍在了他脸上。
今年全球销量,比亚迪约160万辆,特斯拉呢?
120万辆。
在曾经被特斯拉视为后花园的欧洲,比亚迪更是杀疯了,英国市场9月份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近十倍,直接把特斯拉按在地上摩擦。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了,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当欧洲消费者发现,有一款车,比你便宜,配置比你高,内饰比你豪华,关键是Logo还好好地贴在车上时,所谓的“品牌信仰”,就成了个笑话。
所以,现在你再回头看这台没有Logo的特斯拉,是不是就全明白了?
它不是一次慷慨的降价,而是一次被动的防御。
它不是为了让更多人实现“电动梦”,而是为了在残酷的肉搏战中,守住自己最后的基本盘。
马斯克在用一种近乎羞辱的方式,筛选他的忠实信徒:那些愿意忍受织物座椅和手动调节,只为得到一个特斯拉车架的人。
这道题,最终还是抛给了市场。
一边是配置拉满、诚意十足的“过江龙”,另一边是阉割了灵魂、连姓氏都快丢掉的“昔日王者”。
你是愿意省下那五千美刀,去开一辆需要向朋友解释“我这真是特斯拉”的车,还是转身拥抱一个全新的选择?
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