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翻车夜:57亿研发费,买不来一扇能打开的车门

#美女#

小米汽车翻车夜:57亿研发费,买不来一扇能打开的车门

凌晨三点,成都街头。救援人员用拳头砸、用石头撬,那辆撞毁起火的小米SU7车门纹丝不动。而在同一时刻,小米创始人正在行业大会上西装革履地呼吁“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

这场面太魔幻了——一边是打不开的车门,一边是打不开的脑门。

恕我直言,雷军这次把算盘打碎了。当你的车在凌晨三点撞了,救援人员拼了命也打不开那扇门时,什么AI交互、什么生态链故事,都成了最苍白的背景音。第一财经的标题一刀见血:“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

我仔细研究了小米SU7的门把手,发现了个要命的问题:这车没有机械式外门把手。一旦事故导致断电,外面的人只能干着急,唯一能开门的是内侧一个备用小把手,前提是里面的人还能动。

有业内人士点破,不做安全冗余设计,隐藏式门把手的成本能“明显下降”。巧的是,工信部2025年9月24日已经出手,新规征求意见稿直接瞄准了全隐藏式设计——这记政策耳光,来得又快又准。

小米汽车翻车夜:57亿研发费,买不来一扇能打开的车门-有驾

最讽刺的莫过于,雷军刚在台上细数了投入:智能驾驶第一期就烧了57.9亿,团队规模1800人。可再酷炫的端侧AI情绪识别,在打不开的车门面前都成了笑话。有网友说得绝:“能搞定拟人化交互,就不能搞定碰撞后开门?”

当小米的“米粉”们开始围攻说真话的媒体,当第一财经被迫修改标题、开启精选评论,这场争论早就变了味——从产品安全之争,滑向了某种“饭圈化”的舆论生态。经济观察报说得最透:这是“模式之祸、理念之祸、生态之祸”。

企业可以炒作概念,可以营造粉丝狂热,但到了真刀真枪的安全问题上,任何转移视线的企图都是危险的。央视最后定了调:既要肯定贡献,更要“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

说到底,消费者要的不是情绪价值,而是生命价值。那扇打不开的车门,成了2025年10月最刺眼的安全警示——再炫酷的科技,也得从能打开一扇门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