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为什么宁愿集体造假,也不愿把一个罐子做大点?

欧洲车圈,最近又开始整活了,而且是一把子整了个大的。

奔驰、大众、福特这些个浓眉大眼的老牌选手,最近在英国被集体打包送上了被告席,场面堪比大型传销组织被一锅端。160万英国车主联名发起了修仙史上最大规模的天劫,索赔金额超过60亿英镑。

就问你怕不怕?

这事儿的起因,还是那个陈年烂梗,“柴油门”。讲真,这都快十年前的瓜了,跟诺基亚一样,你以为它已经入土为安了,结果它一个秽土转生,直接把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棺材板都给掀了。

原告律师的说法很简单,翻译过来就是:不装了,摊牌了,在座的各位,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骗子。

他们的核心指控是,这些车企,从奔驰到福特,再到雷诺日产,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车里装了个叫“作弊装置”的玩意儿。这玩意儿是什么?它就是汽车界的“压缩毛巾”,或者说是“考场金手指”。平时蔫了吧唧的,一旦检测到自己正在被老师监考,也就是官方做排放测试的时候,它“Duang”一下就展开了,瞬间变身三好学生,氮氧化物排放数据那叫一个漂亮,环保少女看了都想给它发小红花。

可一旦考试结束,回到真实的大马路上,它立刻就故态复萌,尾气喷得比老太太的棉裤还松。这操作,属于是典型的“薛定谔的环保”,或者叫“赛博金钟罩”,只在特定场景生效。三体人看了都得从坟里气活了,我们那儿骗个ETO都得靠智子,你们地球人直接用软件刷KPI,简直是降维打击。

欧洲车企为什么宁愿集体造假,也不愿把一个罐子做大点?-有驾

这事儿最骚,也最能体现这帮老牌资本家心态的地方在于,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

是因为技术不行吗?是因为解决不了排放问题吗?

都不是。

律师直接把底裤都给扒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到侮辱智商。只需要把装AdBlue(就是车用尿素)的那个罐子,做得再大一点,让车主多加几次,问题就解决了。

加大,加大,加大,就完事了。

但他们偏不。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让尊贵的欧洲中产车主们,为了环保多跑几趟维修店,是一种打扰。这种“爹味儿关怀”会影响用户体验,进而影响汽车销量。为了消除这点“不便”,为了多卖几台车,他们宁愿选择集体欺诈,宁愿让整个欧洲的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谎言味道。

这已经不是商业逻辑了,这是黑暗森林法则的现实演绎。在他们眼里,同行的死活不重要,用户的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报表要好看。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营销不是把蛋糕做大,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吃。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我作为一个开了这么多年车的中年人,算是看明白了。很多时候,车企宣传的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本质上都是营销。而真正决定他们底色的,恰恰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要人命的地方。

你以为你买的是奔驰的三叉星辉,是德系工艺的百年传承,结果人家附赠的是一肚子尾气和弥天大谎。当然,我知道,对于很多品牌神教的信徒来说,这都不是事儿。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刹车问题,他跟你聊AI和未来。会买奔驰的人,就是信那个标,你跟他说排放作弊,他跟你聊身份和品味。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我突然发现,把这些跨国巨头比作考试作弊的小学生,可能有点侮辱小学生了。

更骚的是被告方的辩护。那简直是典中典。雷诺说原告的指控“充斥着错误与误解”,福特说人家“缺乏科学常识”,奔驰则委屈巴巴地表示你们“过度聚焦”于氮氧化物了。日产的律师更是重量级,直接说你们对“作弊装置”这个词的理解,存在“难以成立的宽泛解读”。

这套话术,翻译一下就是:

是是是,我们是装了这么个东西。

但它不是为了作弊,它是为了优化体验。

而且你不能叫它“作弊装置”,它有学名,叫“动态排放策略调整模块”。

你看,是不是瞬间就高大上了?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帮孙子!

他们甚至还想搞“作弊装置脱欧岛”,意思是欧洲大陆和美国的判决,在我大英帝国这片土地上不好使。这逻辑,太阳听了都要一个趔趄。

其实,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根本不在特斯拉的FSD,也不在华为的ADS,而在于如何应对马路上那些完全不讲道理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理,这些车企以为自己的法务团队是无敌的,但他们忘了,法律的最终解释权,不来自你的PPT,而来自160万愤怒车主的联合施压和那张60亿英镑的账单。

说起来,我楼下那辆天天跟我抢车位的老破车,排放估计都比这些作弊的柴油车真实。至少人家是光明正大的坏,从来不装。

最终,这场荒诞大戏的结局,其实已经写好了。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也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这是一个信任问题。当一个行业,从头部玩家开始,就默认了用欺骗作为竞争手段时,那离整个行业的崩盘也就不远了。

英国法官会信他们那套“动态排放策略调整模块”的鬼话吗?

你猜。

反正打印机已经预热了,60亿英镑的账单上,总得有人签个字。至于那个名字是谁,我们拭目以待。对于欧洲车企来说,这不是一场官司,这是一场迟来的渡劫。

欧洲车企为什么宁愿集体造假,也不愿把一个罐子做大点?-有驾

渡不过去,就直接埋了。能过,就是能过,但皮也得掉三层。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