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在俄罗斯耐用性被质疑,26地实测5品牌两年就生锈,出租车主18个月铰链锈蚀遭拒保修
锈蚀防护差距大,0.2毫米涂层难抵零下35度盐雾,吉利长城表现意外稳住局面
新材料工艺提速,比亚迪刀片电池海外受认可,俄经销商建议加码防腐升级
2024年初,小区里有群开中国SUV的出租车司机在讨论车辆用久会不会不靠谱。俄罗斯一家测试机构AUTONEWS,和《生意人报》联手,在全国26个地区做了大规模用车实验,消息一出,整个汽车圈子都热闹起来。邻居阿列克谢上个月还发愁自己的SUV底盘生锈,和那份测试报告说的一样——17个中国品牌,5个两年就长锈,零件老化快。比起德国车,发动机也不争气,五六年下来就得进厂大修。阿列克谢说,用了18个月后门铰链就咯吱作响,修车店推说不包修,真有点泄气。
说起来,2022年中国车刚在俄罗斯蹿红时,热度可真高,新车市场能占六成。欧美品牌撤之后,配置高价格美丽,谁买谁说值。但冬天才考验真水平。测试点横跨西伯利亚极寒地带,零下三十多度配上化雪盐,锈蚀防护马上现原形。报告里专门提到,国产车用的防腐涂层厚度只有0.2毫米,而德国同级别车有0.5,肉眼都看得出来。盐雾试验三天,中国车锈斑能铺开10平方厘米,德国车却稳得住。出租车主苦水不少,论坛上说开15万公里以下就要换车,远不及欧洲品牌能跑到25万甚至30万。
这种投诉并不只限在俄罗斯。2021年中国消费者平台,资料显示车身腐蚀的问题还真常见,占到近三分之一,63个品牌都中招,尤其沿海的老李、东营的王姐。4S店售后常常绕圈子,说是日常保养不到位,免费修是不肯的。行业内不少人心里有数,为了省成本,许多企业用普通碳钢当车身料,镀锌钢板舍不得用。电泳涂装本就上得薄,一旦哪处刮掉,锈就从那蔓延开来。俄罗斯年检极其严格,六到八年车龄成了很多中国车的寿命线。这点跟美国平均用车十二年出头,差别还真不小。
实际情况还涉及材料工艺。行业工程师讲过,以前大部分中国车焊缝做得粗糙,防腐材料只够应付温和地区,熬不过极寒与融雪盐的双重折磨。俄罗斯那边,电子部件抗寒也不行,冬天电池一冷,续航掉两成,德国车则好太多。国内比亚迪、蔚来这些新能源品牌,倒是近两年在关键指标上追赶,2024年碰撞测试防腐比肩欧美。小米SU7等用上了一体化压铸车身,锌铝合金比例提升,防护能力大改善。经销商协会干脆给中国企业写信,希望统一提升标准,把门、底盘、排气等关键部位的死角处理好。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长城等国内知名品牌在俄罗斯表现出了意外的稳定。出租车行业用这些品牌跑四五年,大毛病很少,甚至个别车型可撑到十年出头。与之形成反差的,是那些没跟进升级材料和工艺的厂商,投诉一直高居不下。据俄罗斯协会,2024年3月专家二次复检后,确定大范围锈蚀确实更频发,但比亚迪刀片电池、小米SU7的技术应用被认为在寒区很靠谱。比亚迪直接拿下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小米在瑞士雪地测评里性能也拉近一线豪华阵营。
回头看那些质疑,没有不是依据调查来的。俄罗斯经销商调研上千用户,三成反馈锈蚀主要在门沿和底盘。工程师老孙开玩笑说,“你俄罗斯路上一走,全是雪加盐,咱家那点防腐要不提升,连门都快烂透了。”不过今年情况正逐步缓和,车企加大了锌铝合金用量,从过去20%提升到50%,还上了空腔注蜡工艺,直接针对极寒盐路提高耐久度。高端出口比例抬头,比亚迪、蔚来在防腐领域能跟德系掰手腕,变速箱寿命、电池抗寒在检测榜上都是合格分。
不过俄罗斯媒体舆论发酵,2024年底那篇关于出租车师傅不满耐用性的文章一出,老百姓的期望变高了。2025年初,媒体传播测试结果,国内消费者也开始质疑出口车标准。好在中国车企反应快,5月独立实验室再做对比验证,6月莫斯科车展直接亮出改进品。俄罗斯政府甚至打算把防腐项目列为年检必查项,中国使馆回应出口车都符国际标准,但还是建议买家加强日常保养。
要想中国车长期立足,光靠性价比热度不长久。老客户的新要求,就是行业的拐点。未来的课题摆在眼前:一边是升级材料和密封工艺,一边是完善在地售后服务,学德系做长期防腐质保。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200多万,2025年目标更高,但销量能不能稳住全看品质。建议车主遇上生锈问题,及时拍照报告,经销商那边跟进就有据可查。你在俄罗斯当地开中国车,也遇到过哪些防腐或售后的小插曲?欢迎说说你的真实经历——有用的分享能帮不少新车主少走弯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