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160周年纪念:坚持正确的方向与科学的方法

长安160周年纪念:坚持正确的方向与科学的方法-有驾

你知道吗?有家公司已经走过了160年,还一次次在风雨里站稳了脚跟。160年,这意味着从清朝洋炮局到如今新能源潮头,它一直都活得很有劲。如果百年企业是稀有动物,那160年企业简直是“活化石”。长安汽车,到底凭什么在浪潮翻涌的市场里屹立至今?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家企业背后的“长安精神”究竟藏着什么秘密。长安是一块金子,还是靠着运气混到了今天?

表面160岁的长安汽车,就像一部活着的中国工业教科书。有人说它是创新的典范,代表了中国制造的脊梁;也有人忍不住吐槽,说它只是“老字号思维”,靠着老本挣扎求生。但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有人主张创新就是拆了重来,有人坚信传承比什么都重要。这场传承与变革的拉锯,早已成为企业寿命最长的悬案。160年风雨,成败功过,未必只看表面一片繁荣。难道真有人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长安160周年纪念:坚持正确的方向与科学的方法-有驾

故事要从1862年说起。当时的上海,刚刚开埠没几年,世界变化得比翻书还快。就在这年,上海洋炮局诞生了。别小看这炮局,那时候它就像工业界的“雷军”,敢为人先,玩的是蒸汽机火炮。后来碰上历史暴风雨,企业一路西迁到重庆,抗战时期成了一座保家卫国的兵工厂。日本飞机轰炸下的夜晚,工人们还在厂房里加紧赶制“救命铁疙瘩”,这可不是吹牛。正是那个年代的担当和坚韧,打下了长安日后绝不认输的底子。

时间到了1958年,国家提出军工转民用。这就像从厨师转去开卡车,把擅长的“火药炖牛肉”变成了“长江吉普大餐”。在那会儿,全国许多企业都不知所措,长安却“胆子大”,一脚踏进了民用汽车市场。这一跳不像现在网红创业开店,而是拿自己的“老命”赌明天。这股不怕死的气魄,为之后几代车型和技术升级埋下了种子。

长安160周年纪念:坚持正确的方向与科学的方法-有驾

看上去风生水起的长安,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上世纪80年代末,市场经济大潮袭来,国家政策一改,多家国企集体晕头转向,长安也曾陷入“卖什么能赚钱,怎么能不赔钱”的纠结。有人认为只要守着老战线,迟早会被淘汰。有技术的职工纷纷跳槽,留在厂里的仿佛被贴了“老古板”的标签。

批评声音很大:你们固守兵工厂的死板思维,如何在民用车市场分一杯羹?老百姓开始质疑,长安能不能造出“便宜好用”的国民车?甚至街坊邻居都开起了玩笑,说咱们的车样式老、价格高,谁会买?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内部讨论得面红耳赤,市场份额被新企业蚕食,利润更是缩水得吓人。那时候的长安,像一辆堵在高速口的卡车,车头进不了新路,车身又挪不回原地。

长安160周年纪念:坚持正确的方向与科学的方法-有驾

谁也没想到,长安会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完成王者归来。原来,长安早早布下了两招狠棋——锁定新能源和智能化。战略名叫“香格里拉”和“北斗天枢”,听着像武侠秘籍,其实就是大手笔押注未来汽车。光研发就一年砸5%销售收入进实验室,真金白银说干就干。深蓝SL03、长安Lumin等新车型接连推出来,市场反响极好,有的年轻人觉得“终于不用买国外品牌”,也让一群中年人重拾“国货骄傲”。这一切功劳背后,可不是一夜暴富,而是前几代人一直在技术上下苦功的结果。

就在大家以为长安会把全副身家押在新能源牌上时,它还跨界牵手华为、宁德时代等头部科技大佬,合力打造自家智能生态系统。“诸葛智能”横空出世,瞄准智能汽车领域的“独角兽”位置。数字博物馆、联名品牌、互动营销齐上阵,现实里还把科技和娱乐玩出了花样。可以说,长安这次不光在工业里活出了“第二春”,还玩出了一波自我革命。

长安160周年纪念:坚持正确的方向与科学的方法-有驾

这口技术“蜜”吃得并不轻松。新能源风口下,有多少新势力企业昙花一现?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暴涨,但市场竞争也堪比“群雄割据”。长安虽有底蕴,但面临价格大战、补贴退坡、技术升级的多重压力。各大车企推陈出新,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华为、小鹏、蔚来紧追不舍。市场舆论又来了新说法:“长安再牛,毕竟底子老,赌新能源会不会把老本全赔了?”

再来一层复杂的是,部分消费者开始产生“国货焦虑”:自主品牌升级,是否会拉高价格,变成“中看不中用”?另外,老厂的组织管理和创新速度能跟上潮流吗?新老分歧在内部也日益显现,有激进派主张“大刀阔斧”,有保守派依然相信“稳扎稳打”。看上去一切都在向好,其实潜流涌动,任何一步失误都可能栽大跟头。

长安160周年纪念:坚持正确的方向与科学的方法-有驾

不少人唱赞歌,说长安代表中国制造“不服输”的劲头,把企业精神写进了历史教科书。但我倒觉得,这“精神”有时候也很尴尬。一边天天说转型升级,一边还靠着卖经典车型撑营收,智能汽车和新能源研发费每年那么大,真要做个彻底转型,有几个企业能笑到最后?有些人嘴上喊创新,心里还是不甘扔掉固有优势,就像家里有只金鸡,舍不得下锅。更逗的是,明明还在跟一大波科技公司“结盟”,转头就讲“自主创新”,这自圆其说的本事,得让网友们“自愧不如”。大树底下居然自己还能蹦出一片森林?

过去有人说,企业百年不过一场春梦,现在看来长安这梦还真做得熟。但要真说长寿是个无敌法宝,恐怕夸得有点早了。毕竟市场说变就变,今天的辉煌转眼可能成了明天的绊脚石。如此光鲜的“老品牌”,下一个160年真能安安稳稳?我看不一定。

长安160周年纪念:坚持正确的方向与科学的方法-有驾

难道一家做了160年的企业,就真的能保证“岁月静好”?是长寿就代表创新能力强,还是只是“老而不死”的模范?你觉得国有老字号下场拼新能源、抢智能化,这算是爷爷拄着拐杖学跳街舞,还是厚积薄发?有的人说,长安这是工业精神的胜利;也有人反问,这是不是得了“创新焦虑症”?是中国制造的底气,还是独角兽们的“绊脚石”?你怎么留言唠一唠——到底我们更该敬畏历史,还是拥抱新潮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